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隆万之变 > 409正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每年的正月初一日,是明朝汉族社会的三大节之一。

    届时百官有年节之假,无论朝廷百官抑或民间士庶都有热烈的庆贺礼仪及文体娱乐活动。

    朝廷要举行百官朝贺天子、内外命妇朝贺皇后的礼仪活动,太子、亲王以及他们的妃子也要分别向皇帝、太后进行朝贺,同时,太子亦要接受百官的朝贺。

    在地方上,有「天下大小衙门拜阙」的礼仪,即正旦当天,除京官之外,全国各种大小衙门官府的官员身着官服,前往所在衙门举行「望阙遥贺」之礼。

    官员们舞蹈山呼,行跪拜礼,在口头上遥向天子拜贺新岁。

    各地的藩王也要行「望阙庆祝」之礼。朝廷和地方的官员们在朝贺、望阙礼结束之后,彼此之间也互相往来,行「拜年」礼仪。

    不过到了嘉靖朝中后期,正旦大朝会这样浓重的仪式就再也没有举行过,百官朝贺天子、内外命妇朝贺皇后的礼仪活动全部取消。

    魏广德当了几年官,还没有参加过哪怕一次大朝会,嘉靖皇帝唯一还会御殿的时候也就是每三年一次的殿试。

    不过这两年选择不御殿,百官倒也没什么好说的,现在三大殿的重建都未完成,总不能让皇帝站在工地前面接受百官的朝贺吧。

    不举行大朝会可不代表初一他可以睡懒觉,相反魏广德比平日起得还早,因为要去奉天门外行拜阙礼,之后官员们又继续放假,呼朋唤友找地方玩乐。

    寅时的时候,魏广德就已经起床洗漱,在夫人的帮助下穿戴整齐,头顶着昏暗的夜空走出了家门,上了马车。

    随着马鞭抽打马匹声响起,「嘎吱吱」木头这轮碾压着地面积雪向前行驶,魏广德这会儿自顾自靠在马车里打盹,虽然案几上摆放着热茶和吃食,可他这会儿并没有食欲,只是想昏昏欲睡。

    好久没有这样的经历了,幸好嘉靖皇帝不上早朝,不然还不把京官都累死。

    魏广德这会儿不无有些幸灾乐祸的想到,遇到嘉靖这样的好皇帝还真不容易。

    马车前后各挂着一盏灯笼,就是此刻小巷里惟一的光亮。

    好在没走多久,拐出小巷后路上前后都出现了灯笼,目的地自然和魏广德一样。

    赶早朝的队伍前后相接,浩浩荡荡组成一支古代版的豪车队伍继续向前,前面不远就是坊市大门,坊门早已打开,守夜军卒持枪侍立在两侧不敢有丝毫马虎。

    这会儿马车上,轿子里的人可都是他们惹不起的大人物。

    而此时,长安街两边坊市的街巷里,不断有坐轿乘车的队伍出现,大家都汇聚到一起,顺着大路继续向承天门行去。

    距离承天门还老远的时候,马车就已经动不了了,前面已经堵满了先到的车轿,魏广德无法,只好喝了口热茶,又吃了点东西,这才下马车步行向前走。

    从承天门进入,在午门外,官员们按照品级站好队列。

    现在的魏广德,就品级而言已经不是他那一届进士中最高的了。

    除了状元会被授从六品翰林修撰官职外,其他的进士只会是七品和从七品官职开始起步,而且还要落后一甲三人至少半年才会被授官。

    外放地方的进士,升职之路也是漫漫,但是留京被放到六部的进士则大多会在授官后一、两年内就有机会获得晋升。

    其实单说品级的话,入翰林就是有这么一个缺点,那就是品级升起来很慢,比不得入六部的同年。

    当初魏广德初入官场就火箭速度追上了状元诸大绶,确实小小传扬了一把名声,不过现在不同了。

    魏广德没走太远,就隐约看见前面正在往前走的人,看背影好像劳堪。

    现在劳堪已经是刑部山西清历司主事,也是正六品,和魏广德一样的品级。

    急走几步,魏广德追上劳堪。

    「善贷,你还在我后面啊?」

    劳堪听到后面有人喊他名字,停下来回头看见是魏广德,笑着说道,顺便拱拱手道:「恭喜过年

    「恭喜过年。」

    魏广德也急忙拱手道。

    民女和?仁獭

    平常,永寿宫里人并不多,嘉靖皇帝要在这里修炼,自然是喜静不喜闹。

    不过今日不同,正旦,后宫沈贵妃和卢靖妃带着十几个后妃前来这里给嘉靖皇帝拜年请安。

    自方皇后之后,嘉靖皇帝就没有再立皇后,后宫大权自然全部落在唯一的皇贵妃沈氏手里,而卢靖妃既得嘉靖皇帝宠爱,又因抚有一子,也就是景王,地位在宫里也是不低,身份超过了其他的皇妃而仅次于沈贵妃

    当然,在景王就藩之事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后,卢靖妃太后梦算是结束了,宫里的地位也开始下滑,当初她可是敢直接挑战沈贵妃的后宫之人。

    毕竟,连不少文官都看不清楚嘉靖皇帝的真实想法,一些人还真以为因为卢靖妃的受宠,嘉靖皇帝可能会选择把帝位传给景王,对其他后宫之人来说就更是如此。

    不过这时候的永寿宫大殿里,先前还喜庆的气氛已经荡然无存。

    先前沈贵妃带着其他后妃向嘉靖皇帝行礼请安后,嘉靖皇帝自然还是很高兴,没有按往年惯例给予赏赐,而是给出丰厚许多的财物进行了赏赐。

    沈贵妃是嘉靖十年三月册为僖嫔,因为聪明谨慎得到赏识。

    嘉靖十三年,皇后张氏被废,方氏因「端慎不怠,甚称帝意」,被册立为皇后,同时还册封沈僖嫔为宸妃,阎丽嫔为丽妃。

    嘉靖十五年,沈宸妃晋封贵妃,而到了嘉靖十九年,与太子母王贵妃同日晋升皇贵妃。

    她能如此一步一步成为皇贵妃,为人自然是不凡,知道嘉靖皇帝好修道,平日无事是绝对不会打搅分毫。

    可一旦皇帝传召或者节气之时,她也会把该做好的事都做好。

    不过做为贵妃,沈氏命运也不好,她一生无出,嘉靖二十六年曹端妃被处死后,沈氏抚养曹端妃的第二个女儿宁安公主朱禄?o,嘉靖三十五年宁安公主下嫁,入谒沈氏礼数与生母相同,算有了一个养女。

    在率后宫妃嫔请安后,沈贵妃就说了许多喜庆话,自然是希望把嘉靖皇帝说高兴了,大过年的,自然希望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本来应该是正主,最能讨皇帝欢心的应该是裕王和景王,可这两位皇子却只能在永寿宫门外跪安后就要离开。

    但是现在,以能说会道著称的沈贵妃也只能退到一侧,大气都不敢出,其他的妃嫔也都如惊弓之鸟般避在两侧,只留下跪在中间的卢靖妃。

    「藩王封地乃是国政,什么时候轮到后宫干涉了?」

    嘉靖皇帝坐在上首,看着卢靖妃一字一句说道。

    「陛下,妾只是希望圳儿能离我近一些,请陛下恩准。」

    卢靖妃此时双目泛红,说话间已经匍匐于地。

    或许她也发现自己今日自己做错了,至少场合不对,可是话已经说出口,也只能尽量希望用亲情能够让嘉靖皇帝消气。

    「朕给景王找的封国自然不会差,王府修建已近尾声,这些都由朝廷来操持,国家大事,哪里有你说话的,他朱载圳有不满可以上奏。」

    嘉靖皇帝丝毫没有被卢靖妃的表演影响,依旧是冷冰冰的开口说道。

    先前,在沈贵妃说话后,卢靖妃也上来说了几句,只是很快就把话题扯到景王封国上。

    湖广德安府,远在千里之外,卢靖妃自然不愿意把唯一的儿子送到那里去,想要把景王的封国换到北直隶,或者山东也行。

    只不过,看似仅仅是想要让儿子离自己近一点的想法,却真真的触碰到了明朝后宫的一条铁律,那就是「后宫不得干政」。

    据说,这话最早是明太祖朱元璋说给马皇后听的,之后也成为明朝后宫的铁律。

    或许是嘉靖皇帝过往对卢靖妃太好了点,所以她才敢壮着胆子和嘉靖皇帝说起此事,但是在看到皇帝发火以后,她就不敢再多言了。

    「你给他带话,有什么想法,自己上奏疏陈情,不要搞那些小动作。」

    嘉靖皇帝冷冷的看着跪在堂下的女人,以前看着挺精明的,可却在这个时候犯下这样的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