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当高中生开了外挂 > 第119章 幸福,并感激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邓开民的声音有些激动。

    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每当回忆起求学的那段岁月。

    他仍会动容。

    仍然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

    这种情怀不能丢,他希望把这种情怀给传承下去。

    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

    他都会上这一堂意义非凡的课。

    而比他更激动的。

    是台下,是这些与他当年一样正值青春的少年。

    没有人永葆青春,但总会有人正值年少。

    这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不息的根基。

    以往的他们,学习都被局限于考上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

    其实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出发。

    中国的下一段历史,是将由他们这一代人来书写的。

    这并不是一个唱高调的手法。

    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迫在眉睫的,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方向。

    邓开民希望自己的学生懂得这些,去接过他们这一辈的火炬,继续走下去。

    不论工作是否平凡,华夏子孙的共同信仰却是一直的。

    他说完这一番话后,停了好一会儿。

    班级内肃穆异常。

    无人说话,无人出声。

    他们或是看着多媒体,或是皱眉凝神,或是埋头扣着指甲。

    现在这些少年心里想的事情,关乎未来,关乎青春。

    邓开民并没有打破这种气氛。

    他无声地点开了下一张的PPT。

    【据《华夏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3年10月15日、16日进行了一次电话抽样调查,谁是“华夏首席科学家”?结果钱学森以33.2%的提名率成为民选的“华夏首席科学家”,第二位是华罗庚(16.9%),第三位是袁隆平(12.8%)。】

    这个话题显得沉重而悲壮。

    因为到今天,这三位对华夏贡献无比巨大的科学家。

    他们的灵魂都永远停止了思考。

    邓开民看着这张图片,举起的手迟迟没有放下来。

    他也已经快一年没有翻过这个课件了。

    如今在看,竟是完全的物是人非了。

    明明有些人的画面还在眼前,明明关于他们的报道记忆犹新,明明……

    邓开民的嘴唇微微抖动了起来。

    他想讲些什么。

    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开不出口。

    最后终于什么也没说。

    他和他的学生们,看着这三位伟大的灵魂。

    久久没有说话。

    下一张PPT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翻过来的。

    所有人都眨着微微酸涩的眼睛,继续看着。

    这是一段华罗庚先生的话。

    当时,数学家华罗庚从丑国回到华夏,在通过罗湖口岸前夕,发表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

    当时,以及现在。

    无数人为之动容着。

    【种花家在迅速进步着。1949年的胜利,比一年前人们所预料的要大得多,快得多……】

    【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语句旁边,还有一张华罗庚先生的经典照片。

    满头银发,衣着赶紧,戴着一副黑框眼睛,手指前伸着,嘴角满是对未来期许的笑容。

    看着前辈的寄语,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再看有时仍觉得惭愧。

    邓开民开口了。

    一开始的声音尚有些哽咽。

    但很快,便依旧洪亮了起来。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那些前辈先烈们的奋斗,觉得恍如隔世。”

    “那是因为进入二十一世纪,种花家发展的很快,非常快。”

    “其实说真的,他们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还有些活着的历史,他们仍然活跃在奋斗前沿。”

    邓开民的情绪因为波动太大,导致语速越来越快。

    但这反而恰好增强了某种感染力。

    “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

    他说着。

    “要强大只能靠自己,没有别的,只有,也只能,靠我们自己。”

    说完最后一个字。

    下课铃声又响了起来。

    只不过这次,所有人都不觉得刺耳。

    邓开民有个几十年的习惯。

    打铃,绝不拖堂。

    “下课。”

    “起立!”

    梁伊人的声音明显哽咽着,为了让自己喊得更大声,甚至带着些嘶哑。

    “老师辛苦了。”

    全体起立。

    目送着邓开民老师快步走回办公室的背影。

    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坐下。

    这节课给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很多的震撼。

    但是,仍然有很多历史,还不为人们所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竟然被丑国“驱逐(deport)出境”,这令人愤忿的一幕虽然发生在1955年,但是起因在1950年。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于1935年来到美国,他本来就没有打算在丑国工作一辈子。诚如钱学森自己所说:

    【我于1935年去那里,1955年回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我在那里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那里,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之后用。】

    【在这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美元也不存。他们听了感到奇怪。其实,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华夏人,根本不打算在丑国住一辈子。到1949年底,我得知华夏建国成立,认为机会到了,应该回祖国去。】

    2007年,当钱学森被评为当年“感动华夏年度人物”时,感动华夏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是: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幸福,并感激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