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周宣王散打四十六年 > 第7章 梦回古代蜀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睁眼一看,呀,自己站在地上,眼前横着一座宫殿,宫殿中坐着国王,国王的周围,文臣武将排列,仪表堂堂。宫外金碧辉煌,旌旗招展。沃野千里,国力强盛,是一个富有繁华之地。

    只见招展旌旗上写着开明二字,想必这就是开明国了,应该是开明王朝。真是梦如现实,现实如梦。

    据后来宣王醒来,他描述的情景来看,明国与南方的古代蜀国情景很相似。有可能,他是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真正的蜀国前身,古代开明王朝。

    这时,一位老者在徐徐清风中飘然而来,停在了宣王的面前。仔细一看,是一位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的道士,只见他鹤顶龟背,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立刻觉得其气质非凡,似鹤立鸡群。

    他蒲扇一挥,一头麒麟轰然而来,它先是张牙舞爪,对着宣哥,被老道人喝住了,然后,它伏在平地上,刷嚓嚓,刷嚓嚓,用前脚梳理着一直垂到地面的密密麻麻眉毛,他梳理出一条沟,从眉毛的沟中竖起一对眼睛,左右摆了几下,温和地但是威严地看着宣王。

    宣王仍然站在原地,惊慌看着这个挥舞大前脚的麒麟。

    他不停地往后退啊退,退到一处山崖上,宣王这是没有觉察到,眼看就要滑向山崖,宣王忽然听见一声巨响,把它吓了一跳。

    他才一下被振得回过神。他看看那无底的深崖,他鼓起了勇气,迎着那麒麟走了去,并且说:“你是什么怪物,为什么总拦着我,我不怕你。”

    那麒麟仿佛没听见似的,仍然看着他,一会儿,他又挥动一双大前脚,刷嚓嚓,刷嚓嚓,几下理顺了一些胡须,露出了一个嘴巴,他嚅嚅地说了些什么,却听不懂。

    道士这才说道:

    “我观察了你很久,你是个聪明的、勇敢的人,请你不要害怕我,我是不会伤害你的。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了呢。”

    宣王原原本本地一切都告诉给它,并说他要打回去,为他的父母报仇,为他们的国家造福,振救他们的国家。

    那怪物听他这么说,很赞赏宣王,说:“你的想法很对,但是就只凭你一个人,是报不了仇的啊?”

    宣王想想说:

    “是啊!大仙,能不能帮帮我呢?”

    哈哈……那老者听宣王把他叫大仙,忍不住大笑起来说:

    “我不是什么大仙啊,我只是开明王朝一个普通的道士而已,你看看这山”。

    顺着大仙所指,老者继续介绍道:

    “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宣王仔细一看,只见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一石碑上书“青城天下幽”。

    大仙继续说: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顶。背靠千里岷江,俯瞰cd平原,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

    据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因古代神话传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而得名。后来,道都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是意思相合。

    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唐玄宗支持道教,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

    于是,慢慢的,后世便把“青城山”的名字保存并传扬开来。这个故事并非传说,现在四川cd都江堰青城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俱在,足以作证。

    原以为老者会帮助他,没有想到老者说:

    “我已经老了,我已经老了,帮不了你的忙了,还是你自己去想办法吧!我应该走了。”

    仙从说完,他骑着麒麟,麒麟横着身子,喘气象一阵阵隆隆雷声滚过,电闪雷鸣,一棵棵大树连根拔起,一阵烟霞袅袅。

    正当他尴尬难堪时,那天边云彩在临隐去远之时,一只仙鹤从天飘然而降,送来一卷竹简。

    宣王仔细阅读起来。书中条目清楚说:

    一条说:鳖灵及其儿子开明二世卢帝依仗国力大肆拓展疆域,向东越过了嘉陵江,打到了现在的达州,安康,湖北十堰等地。

    二条说:往北翻越秦岭,进攻秦国,占领了雍都,就是现在的武威县,往西进攻青衣羌国,达到现在的汶川和理县一直到阿坝境内。

    三条说:宜变法图强,广纳人才,为宏图霸业而运筹帷幄。

    四条说:蜀王将汉中分封自己的弟弟葭萌王,政府驻地在现在的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城,然而他弟弟却建立了一个国家,号苴侯,称苴国。苴侯与驻扎在重庆的巴王联合反抗蜀王,巴与蜀从此结仇,于是蜀王生气了,大怒,举兵攻打苴侯。苴侯逃跑到了重庆巴地,巴国和苴国派人翻山越岭,过秦岭,跨过钟南山,进入关中平原,求救于秦国。秦王派兵从金牛道(现广元明月峡栈道可见遗迹)伐蜀时,蜀王退至武阳(现在的cd市新津县与眉山市彭山交界处)遇难,可能,可能被手下所杀人,也可能被秦朝派来的军队杀害。

    五条说:开明王朝的宰相、太傅等官员和太子,战死在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其他文献记载,秦军取蜀后,有一部分蜀人退入南中(云南),还有一位蜀王子率领一支队伍到了交趾(越南),建立政权,称为安阳王。

    开明王朝毕,蜀地从此入了秦。

    这简直就是一部天书。宣王看不懂。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些内容,象是对未来的预期。其实是一部预言书。

    相传,上古时,居住在古青藏高原的古羌族人向东南迁居,进入了岷山地区和cd平原。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

    开明氏蜀国。古蜀国境内爆发洪水,鱼凫氏蜀王杜宇任同姓族人杜灵为相,治理洪水。杜灵因出色完成了任务,被族人唤做“鳖灵”。望帝因此在年老时禅位给鳖灵。杜灵成了新的古蜀王,建都郫邑(即今天的cd郫县),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

    蜀地文明自岷江上游冉族和羌族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发展起来的土著冉族取代了羌族在蜀地的优势统治,兼并了数个其他部落。多族经过长期的部族融合,变为蜀族,并转型成奴隶制国家。

    蜀国由蜀族人鱼凫氏建立第一个蜀国(治所现cd温江区)开始,经历了望帝杜宇建立的杜宇王朝(治所现cd郫县),到蜀王杜芦(开明氏)瓦解,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后人称作古蜀国。

    当时明国的农业已比较发达,盛产稻谷,蚕桑与纺织已有一定的规模,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兴旺,人口的增长也较快,人们的生活也富足而快乐。这种情形对周边百姓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一些偏远地区的人常有慕名而迁到明国都城cd居住的。

    看来,自古,中原与蜀地文明就有交流。这些,大多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了,连宣王都没有看到过。

    好了,今天的就讲到这里了,下回再接着讲,谢谢。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