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都是小仙惹的祸 > 第二十章 集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暖的很快,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晚春。春耕一下子就忙起来,猪舍和鸡舍也传来了好消息,第一窝小猪已经出生,鸡婆也已经能领着小鸡到处找东西吃。兔子已经变成了三十多只,住在特制的砖房子里,想跑都跑不了。

    附近的村子都知道杏花寨收家畜,谁家要卖就赶来。不久后村子里的水库里就游满了黑色的小鸭子,黄色的小鹅。老族长尤其喜欢鸭子和鸡。他特意选了几个嘴巴严机灵的妇人,跟着学习养殖秘技。妇人们一听是苏先生给的秘技,一个如打了鸡血一般保证保守秘密,她们可不想重蹈肥皂覆辙。

    一千人忙碌起来什么样子?

    六个砖窑没日没夜的烧着,寨墙越盖越高,高了不能建,又开始往外扩张,就这,老村长还能往外卖砖。杏花寨子外无数商贩,老村长干脆修建了一圈围墙,建了一个集市。也有很多流民,有钱的推着独轮车,没钱的背着筐,再怎么说到这里也能换上两天的饭食。

    经过了一番大清洗,杏花寨子又变成了那个男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寡妇村。男人都被杏花书院的变态院规给吓跑了,干脆把老婆留着寨子里,自己推着独轮车运煤。挣得多还没人管,多好。

    屠夫阿娘买砖在集市里盖了个门面,几口大砂锅在砖砌的灶上一架,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屠夫在后边忙活,屠夫娘收钱,屠夫阿姐负责把肉装进小坛子里。现在他家的坛坛红烧肉可是除了名的,屠夫干脆撤了镇子里的摊位,就在寨子前面摆摊。两个徒弟天天十里八村的收猪,两个徒弟的婆娘也搬进杏花寨,现在也跟着寨子里的人学着盖了个猪舍,养起了猪娃,谁让这猪肉越来越贵了。装肉用的坛子,煮肉用的砂锅都是寨子里的产出。不少人远道而来就为了买一坛子肉。最远的甚至有府城来的,老管家驾着马车直接拉走了一车,屠夫很怕他没等到府城肉就坏了,还劝说了一下,老管家却笑笑不语,还多赏给他些钱。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多小商贩都买来的砖,雇佣流民帮忙盖小房子,索性把家搬过来。慢慢的流民也变的不那么流民了,攒了点钱,也在集市上弄个摊位,盖不起房子,用竹子支个窝棚,一口砂锅卖开水也能赚钱。集市也有规矩,其中一条不准喝生水,喝水要喝开水。

    胡二嫂祖孙三人就是因为卖开水脱离流民群体的。她有个识字的婆婆,虽然腿脚不便,但是孝顺的胡二嫂再艰难也没有想着把婆婆扔下。带着十岁的儿子,背着婆婆走了上千里来到了杏花寨,她和男人们一样背煤,帮着人和泥,总算是赚到填饱肚子的钱。可是婆婆却宁愿三人饿着也要她去买口砂锅,置办个摊位,卖热水。她是个孝顺的人,虽然觉得婆婆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还是照做了,想着反正砂锅买了也能用。水不用花钱,柴她可以去捡。没想到的是生意却出奇的好,开水很便宜,但是买的人很多,大家都忙,谁有功夫烧水,该死的带着红袖标的管事的一旦抓到喝生水,轻者罚钱,重者赶出去。怎么判断,看看冒不冒气。

    祖孙三人卖开水就足够嚼用的,婆婆还找了个活计,坐在门口给人解释集市的规矩,顺便收罚款,开罚单,这就是认字的好处。胡二嫂想着,狠狠心拿着攒下来的一点钱买了粮把儿子送进了杏花书院。至于摊位,她直接摆在城门口,忙的时候她婆婆还能帮着看着点。

    像胡二嫂一样的人有很多,屠夫家旁边新开的炊饼铺子就是,和胡二嫂家不同,这家人口众多,原本就是开食肆的,结果被抢了,好在人没事,也就跟着流民走了。到了这里,当了多年掌柜的老爷子当场觉得开一家主食铺子,摆上几张桌子。买屠夫家的坛坛红烧肉,怎么能不配上一个杏花村馍馍,老爷子深谙广告效应,借着坛坛红烧肉的东风,他赚了个盆满钵满,几个小的全都送进了杏花书院,学不好总学不坏。儿媳妇闺女全都在厨房忙活蒸馍馍,老婆子招呼客人,他,当然收钱。儿子女婿被赶出去干活赚钱,家里用不到那么多人。

    英哥是个十四岁的少年,领着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背着个体弱的父亲,带着只知道哭的母亲到了杏花村集市,着实有些看花了眼,和别处的萧条不一样,这里显得太过生机勃勃。他的父亲本是个官学先生,因为生病赋闲回家,结果没想到遇到流民,家是没了,只能带着细软跟着走。父亲当即决定要留在这里,尤其听说这是个寡妇村后,看着母亲说,他母亲也快符合要求了。

    在杏花寨很好活,只要肯干活,就有吃的,商人们每天都要雇人帮忙运送东西。不过英哥很快发现,这里识字的人干的活轻松的多,还赚的不少。当然哪里的读书人都值钱,只是这里指的是识字,而不是读书。

    就像是集市口的老妇人,她就是在读字,读那有些变态的规矩,每一个进来的人,十个人一组站在那里听她读。她呢,坐在那里,喝着热水,别提多舒服了,要知道那是个牙齿都快掉没了,还不能走路的老太太。听说她一天赚的钱要顶上四个壮小伙干最辛苦的活计。

    想想父亲连药都吃不起了,整天唉声叹气的,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阿爹,集市口读规矩的你也看见了,要不你也去试试。我打听了一天能赚6碗糜子。”要知道他背一趟煤才一碗半糜子。

    英哥父亲有些心动,能活着谁想死,那天他虽然有些心不在焉,也看见了那是个牙都没几颗的老太太。他虽然病了,但是坐在那里读点东西也不费什么力气。

    英哥见到父亲意动连连劝说,甚至直接背着他就去了集市口,说要找活计,他爹识字,还可有学问了。那没牙老太太,说了声等着,就叫旁边卖水的妇人去寨子里叫一声。

    不一会就来了个和他差不多的少年,说是集市的负责人。看看他爹,指着墙上的规矩,让他爹读。英哥老爹心里五味杂陈呀,他虽说不上大儒,但是也是官学的先生,还真没被人这么考过,这是怀疑他不识字。看着少年眼神越来越怀疑,放下心里包袱,赶快读出来。少年点点头,问了他得了什么病?过不过人?英哥连忙说他爹是被学生气的,不过人的,弄的他老爹脸一红。少年点点头,忽然诡异的问他爹是不是儒家门徒?那表情怎么看怎么不怀好意?英哥爹有些诧异,这什么意思,对儒家有意见。不过不管他事,摇摇头说“惭愧,学生是法家弟子。”

    云九州是看过《韩非子》的,这还是他最近采买的,回来路上就看了一遍。不确定的问“《韩非子》的法家?”

    这回英哥爹又诧异了一下,看眼前的少年不大,竟然还读过韩非子。他家英哥也没看过。“想不到小友竟然也读过《韩非子》?”

    云九州点点头说“等着。”之后转身就走了,他要去找邱先生看看这家伙得的是不是传染病。

    英哥父子大眼瞪小眼,这什么意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