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崇祯本科生 > 第二百五十七章:内府改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由检的这个正月过的很平淡,没有特别值得渲染的事情,就跟平常日子一样。

    只是南京皇宫里的人似乎多了一些,毕竟按照制度,皇宫大内服侍皇家的基本配置是在慢慢完善的。局势稳定下来,皇家的规格也就慢慢跟着上去了。

    “王承恩,内府现在总共有多少人?”

    “万岁爷,这是内府各司的花名册:内府共有一万两千二百五十五名,其中匠官一千二百五十二人,这些都是住坐工匠的人数”

    “停!怎么有这么多人?”朱由检吓坏了,他的内府居然养着这么多的人,这还只是工匠部分,如果加上太监宫女,只怕人数能组建一个军了。

    “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印绶监、尚衣监、内织染局、巾帽局”

    “停停停!合着我穿的衣服,戴得帽子都是宫里专门养着人做的?”朱由检一听这些机构的名字就头疼,皇家养着这么多的人,就是专门为皇室来做这些日常琐事的。

    “是的。皇家御用之物,不能轻易假借他手。”

    这也是规矩,为了彰显皇家的不同,大明就是这样养着一个庞大的机构的。

    “内织染局匠官八十七人,工匠一千三百四十三人?”

    “是的。”

    “酒醋面局有一百六十九人?尚膳监有二百九十三人?”

    “是的。”

    “三百个厨子就只给后宫做饭吃?朕每天要吃几个菜?”朱由检是真的吓坏了,按他的顾忌,一个厨子加一个帮工就能把他一家子的饭菜整得美美的。

    “尚膳监下设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及各牛羊房等厂监工等员,掌皇帝及宫廷膳食及筵宴等事,所以需要的人手也就多了。”

    “这些东西不能直接去市面上购买吗?”

    “皇家御用之物……”

    “也就是说,我吃的用的都需要专门养着人去做。”

    “……”王承恩干脆不说话了。

    “内务府一年要花费多少?”

    “一百万两。”

    “裁掉吧!以后所有用度,统一向民间采购。”

    一百万两,都够养五万兵了。难怪大明国库里没钱了,连皇家都是最大的偷税份子。东西全都自产自销,没有任何的商业行为,也没有对社会有一点贡献,白白占用资源。

    “万岁爷,裁掉之后,这些人如何安置?”

    王承恩已经知道了朱由检做事的习惯,裁撤机构之前,必定会有一种办法做好善后的。不能说裁就裁。

    朱由检想了想后世的国企改革办法,无外乎分流、买断、转岗等等。

    而当下,朱由检手中已经积攒了许多技术的情况下,又要组建一批新的生产机构。只有把技术转化成商品,让它们生产出来才有用。

    像重工业部分,冶炼、机械加工、军工生产等等,都将面临一些新的改革,淘汰旧的生产方式。

    而所有这些改革加在一起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王承恩站在旁边,就看着朱由检的眼珠子一直在不停的转,就知道他心里肯定憋着坏。

    果然,不要脸的朱由检说出了一句不要脸的话:“把这些内务府的工匠全都转让出去,谁出的钱高,就转给谁。”

    “万岁爷,您这叫卖,不叫转让。”王承恩鄙视了一眼朱由检,心想:这脸皮也忒厚了点,不想要人家还要乘机卖一回。

    “我这叫转让技术,不能叫卖。卖人多难听啊,咱们皇家不参与买卖人口。嘿嘿!”

    皇家养得这些人,自然是技术顶尖的。但是这些人所掌握的技术,又算不上什么核心机密。只有把他们推向市场,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哪怕它们是一些具有民族竞争力的所谓特产,也不能指望着这些东西富国强兵。

    朱由检把帐算的很清楚,把这些人推向市场,既繁荣了经济,又盘活了资金,给国家层面的技术升级提供动力。

    “那这钱和宫内的正常用度怎么办?”王承恩紧跟着就问,这钱是算皇家的还是算户部的。

    “先把钱收拢上来,朕有它用。至于宫里,朕已经说过,以后统一采办。把宫内的太监和宫女也裁撤一半,尽量安置好这些人,上了年纪的一定要给遣散费用。不愿意离开的,提前报备,给他们找一个出路。”

    之前京城的太监宫女们,大都没有跑出来。尤其是太监们,估计现在都成了后金皇宫里的人了。南京方面本身的太监、宫女就不多,朱由检也犯不着裁撤的太多。

    至于江南太监占比最大的各地驻守太监,朱由检已经另做他用了。

    新春开年,南京城就爆出了一个重磅zhadan:皇家居然要把宫廷内的内府工匠们全都卖掉,这一下子江南各地的商贾是集体狂欢。

    在普通百姓们的眼中,这些人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有眼界的商人们可是早就算清楚了经济账。

    一万多名匠工居然卖出了二百万块银元出来,只剩下一些年轻学徒和匠官没人要,把朱由检乐得合不拢嘴。

    朱由检就想不通了,之前那个崇祯一直说没钱,也确实能花钱。但是不能理解的是他根本就不会赚钱,而且还不会花钱。

    不会赚钱,说的是崇祯守着金山却不懂盘活;说他不懂花钱,是因为他只知道把钱交出去,却都不知道算清楚盈亏。

    “招工,我要招工,大量的招工。”朱由检这天刚刚进将军山,就大声的吆喝。

    “万岁爷一定是疯了!”王承恩摇摇头,这才大量的裁撤工匠,又要嚷着重新招工,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皇上,您是不是筹集到钱了?”方以智笑嘻嘻的迎了上来,巴巴的看着朱由检。

    “我又不是漂亮姑娘,你干嘛这么亲热。我看你小子闻着味了吧,真贼。”朱由检还没进门呢,见到方以智扑就上来,连忙躲开。

    “嘿嘿,皇上今儿这么高兴,肯定是有好事。我听说你都把自己的工匠卖了,一定是筹集到钱了。”

    “不多,足足三百万。”朱由检显摆着。

    “那就是说,又有三十个工厂可以招工了,天啊!”方以智表现的也很夸张。

    科技树所带出来的技术,还是得有一个个具体的工厂来生产的。朱由检现在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即将需要创办的工厂找资金。

    技术有了,理工学院已经足足积攒了两年的技术;管理人才有了,南京的第一次科举已经提供了几百个管理人才出来。

    朱由检现在就等钱买米下锅。

    经过核算,平均大约五万块银元一座厂子,不算多吧?那是因为技术和人才都不需要钱的情况下,厂子的启动资金就只是需要一个空壳而已。

    “还差得远呢!”经方以智一说,朱由检脸色一变,这点钱跟实际的需要比起来,差得远着呢。

    “皇上,您还有没有办法?”方以智腆着脸凑上来问。

    “你当我是财神爷啊?我又不能变钱出来。”

    “对啊!皇上就是我们的财神爷,您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变出钱来。”方以智现在也知道朱由检下的这盘棋有多大,需要的钱海了去。

    “王承恩,你给方爱卿算一算,这一年多咱花了多少钱了,省得总有人惦记咱那点私房钱。”

    “启禀万岁爷,这一年半的时间,光是将军山就花掉了八百万两银子。另外万岁贴补山东二百万;贴补凤阳和徐州一百万;贴补湖北二十万;贴补蒙学二百万;贴补钱庄两千万”

    “等等,钱庄那两千万你根本就不用自己拿吧,那只能算是你拿出的一个引子,钱还在里面呢。”方以智也多少懂一些经济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