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风雨西楼夜 > 第9章 不愿等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且徐行玖

    明月升起,与舟船同行。秋忆鸿四人举杯畅饮,在南都城的三年秋忆鸿不怎么喝酒毕竟他在皇宫里还是有人管着。有时候一个人喝多了他就发觉越长大越不自在,以前他娘亲告诉他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做想做的事。但是自从他娘亲走后,他越大知道的越多就越感到无形的束缚感。以前在西北,他和大哥两人想娘亲了就去墓前看看,说说话。再后来到了江南,他才真正感到一种孤单感,他大了是一国太子,不能什么话都跟别人说。陪着自己的也就是老刘,可是老刘一个大男人除了能跟自己一起骂娘也说不了什么,棠儿呢还小,他既然明白一个人知道的越多就会越孤单,所以他跟棠儿一起就只是都逗她开心,带她疯玩,始终让她觉得我们一家人还是在西北还是在将军府。后宫的李太后也是他的娘亲,他知道自己的二娘比自己承担的更多,她在这个家就算还没散。这样每年除夕夜他和雨棠还能吃娘亲包的饺子,大林还能每过一段时间收到几件衣服和一封叮嘱的家书。但是秋忆鸿知道太后坚持不了太长时间,这些年她一直耗费心力拿娘家的筹码跟江淮一线的萧成衍做交易,维持着朝堂微妙的平衡。她并不是真想垂帘听政,她只是尽力帮一下自己的孩子。所以在秋忆鸿及冠之后,他开始主动接过担子。

    一坛酒下肚半坛,那名女子早已离席。秋忆鸿见酒已经喝到兴头儿,边开口说了些如今的朝堂趣闻。

    “白先生可听说过‘花间弄玉秋独秀,勾栏骑马两尚书’这句风雅小诗啊。”

    “秋大哥,这诗是什么意思啊。”秋忆鸿笑着解释:“子如这勾栏啊就是指现在的青楼,骑马呢,就是骑青楼女子,两尚书便是说那吏部尚书范丹文和工部尚书宋来喜。”

    “哦,是大家讥讽当朝两位尚书大人啊。那上一句呢。”

    “这个花间弄玉啊,跟勾栏骑马是一个意思,秋呢是说当今的皇叔秋长文,说他是花间弄玉的高手。”

    “他们三人是什么关系?”

    “这三人都是先皇留下辅佐太子的肱骨之臣。”

    “不应该啊,先皇在位年间各项政策都是利国利民,怎么会留下这三个废物辅佐太子呢。”

    这次秋忆鸿还未说话,倒是白清明先开口了,还带着点恼怒:“放屁,写这诗的人,还有相信这诗的都是在放屁。”

    “白先生为什么这么说,这三位辅佐大臣的名声在南都城确实如此啊。”

    白清明喝了一杯酒后理了理自己的胡须,收敛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口:“秋小哥年轻所以不知道这三人身上有多大的才学。吏部范丹文是我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举人,当年秋烈祖盛赞为国器。工部尚书宋来喜是当年的探花,要知道当年那场科举是最后一次南北统考。北蛮破中原时,秋烈祖动用了三万兵马把进入会试的学子全部护送南下。并且供养在南都城,在第二年进行会试。所以那是秋冥朝第一次科考,也是人数最多质量最好的一次。所以你想,这两人有多大的才学,能够进去前三甲。还有他们二十年不显山不露水的,为什么一个刚当上掌管天下百官的吏部尚书,一个做上修建天下工程的工部尚书后竟然一起堕落了。那早干嘛去了”

    “听白先生这么一说,这两位尚书倒也是奇怪。”秋忆鸿作沉思状。

    “白叔,那个秋独秀呢。”

    “是啊,白先生那位皇叔呢,皇亲国戚做这些事也挺正常啊。”秋忆鸿也追问道。

    白清明抚须一笑:“这位王爷,还真不是那一无是处的皇家贵胄。秋长文是帅才啊,当年秋家三少,大少秋长林猛将也,在他手上的一叶秋骑军曾在中原与草原骑兵进行一场骑战,三万对七万,折损一万三千骑,破敌三万三。当然这数字听着顺口不像真的,但真实战况确实达到了一破三的效果。也就是这一战迫使蛮子收敛兵锋。二少就是我们的先皇,当年的学子南下就是先皇一手布置的。三少秋长文没有打蛮子,打了萧成衍,当年他带两万西北军渡江,萧成衍下令不开南都城门。咱们的三少留下一万五的兵力,亲率五千轻骑转而北上淮河前线,夜袭萧成衍的中军,用刀逼着他给在南都城的大将写信开城门。”白清明喝了口酒带些醉意感叹道:“现在说起来跟玩儿一样,但是当时的局势太过严峻,那时候天下人都被草原上的铁骑吓破胆了。后来才知道萧成衍调往南都城的精锐达到八万,可以说他从辽东带来的精锐全在南都城了。但是秋长文不打南都城调头突袭他的江淮前线的大营。”

    “秋长文怎么知道萧成衍不在南都城。”辛子如问道。这次白清明并未急着开口,倒是让少年自己想想。三人碰杯三次,少年略带兴奋的说:“萧成衍驻守江淮前线是做给天下人看,调兵去南都城是为了和秋家讲条件。”

    “子如脑子转的很快嘛,那时候三大节度使都不怎么配合,秋家之所以打萧成衍一下,也是有警告的意思。”秋忆鸿对这些事肯定比他们更清楚,当年打萧成衍就是告诉不服秋家的人,想谈条件可以,好好说话好好做事。你们现有的秋家不动一分,还会再给你们三分利,但是秋家做事的时候别挡道。秋忆鸿看那两人都已有醉意,就追问了一下:“白先生刚才说两位尚书一个是三甲中的状元,一位是探花,那剩下的那位榜眼呢。现在身处何职。”白清明有些酒上头,刚要接话,又突然停顿了一下,晃了晃杯中酒,像是在思考什么。这时候叫做辛子如的少年撑不下去了,花雕酒喝到后面,上头的厉害,就起身睡去。无人说话,耳边传来江水声,江面起风了。

    良久白清明开口:“秋公子对朝中的事很上心啊。”

    “先生不要介意,不过闲聊罢了。莫非白先生也不知道当年的榜眼何去何从。”秋忆鸿打起精神。白清明长叹一声:“唉,你想听,我就说说。”

    “当年高中榜眼的举人叫做白定关,他在放榜后就云游四方了。”

    “那白先生可知为何啊。”

    白清明有些自嘲的一笑,“因为他不愿意在朝中等待二十年。”

    秋忆鸿从范宋两位尚书了解到当时的情况是,烈祖在殿试时倾向于范丹文的策论。策论的题目很简单就是问何以为国,让进入殿试的举人们讲一讲当下朝廷如何作为。这个问题他们三人在未参加殿试前就曾讨论过,范丹文认为对内以柔用十年甚至二十年去慢慢变革天下,对外则以不动如山,稳固江淮一线,荆襄一线,最好再把川陕一线加上,三线贯通作为对敌防御的三大重点地区。在此期间积蓄力量,收拢地方权利汇于朝廷,集中与皇权。要想做成时间自然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作为皇权的代表秋家要与地方上的政权代表讲和,从而稳住大局,争取时间。而宋来喜与那位白定关认为,秋家掌握有自己的军队,且战斗力强,可以用秋风扫落叶之势收拾掉地方藩镇,更快的进行变革,从而整合力量进行北伐。并且那时候草原蛮子在中原的兵力已经被消耗掉一半,他们二人觉得不能给草原人那么长的时间恢复力量,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北上反攻,最多也要在五年之内。其实在秋忆鸿看来,范丹文的看法最为妥当,用尽可能长的时间积蓄最大的力量,从而用最快的速度收复中原。而收复中原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继续北上,最终要在关外与草原骑兵一决胜负。所以秋烈祖问得何以为国就是在问何以为全胜,仅仅保住江南,反攻中原是解决不了北方外患的。

    “先生醉了。”

    “确实醉了,秋公子见谅。”

    当然见谅了,秋忆鸿在听到那句不愿二十年的等待心中就有了定论。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