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风雨西楼夜 > 第16章 哄面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拾露吟陆

    元宵节深夜,安庆府城中一骑奔出,同时城外官道上也有一骑疾驰冲向城中。哒哒的马蹄声绕人清梦,进城的一骑,驿马马领系有铜铃,驿差手中举火把。这是朝廷官驿中的的急驿,白天鸣铃,夜间举火,在路上不避行人,如若撞死路人,不担罪责。当然只有在发生重大军情时才会使用急驿。

    袁府之中,秋忆鸿四人还在畅饮,几杯酒下肚,刚才的尴尬气氛就消散不少。袁东易给秋忆鸿讲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支持袁胖子不务正业,天天研制火器火药。他认为在本朝火药和火器的作用并没有最大程度的用在对北蛮的战斗中,袁东易设想朝廷应该在工部设置专门的火器司,为军队制作制式火器。同时军队中也行设置专门使用火器杀敌的兵种,而不是一味的去装备利刃重甲。他反问老刘三人,北蛮在兵甲装备上确实不如我中原朝廷的兵将,可是我们打赢了吗?接着讲到北蛮兵将战力强大,与他们的游牧生活有很大关系,同时北蛮最不缺的就是上等战马,好的战马加上放牧为生的草原人,拿上刀就是一股战力不俗的骑军。如今北蛮在打下中原后,更是学师中原,士卒训练和兵甲装备上已经不落我们汉家军队了。

    所以他袁东易认为,秋冥朝的兵将组成,既不能像前朝那样以步军为主,骑军为辅;也不能一味的砸银子驯养战马,组建大规模的骑军。因为在中原驯养出的战马质量是比不过草原放养出的战马,所以我辈若要克复重新一统,就要组建新的朝廷兵马,一支由五分锐卒,三分快骑,两分重火组成的军队。一片长论,道尽了袁东易三年来的所思所想。

    秋忆鸿为袁东易斟满杯中酒后说:“袁大人,你可知道我父亲为何把你单独放在这安庆府。”

    “下官至今没有猜想出少帅的用意。”

    “大人想一想,安庆府的重要性仅次于襄阳,这两个地方朝廷至今没有管控到位,至于原因我们都明白。但是这不代表现在和以后都放任这种情况,所以还有许多你不知道的西北文官武将,跟你一样默默守在这些不服朝廷政令的地方。”秋忆鸿在告诉袁东易,不是你一个人是这种情况,你别急着委屈。接着说道:“如果说我秋家是在跟这三位节度使手谈,前期我方局势弱,中期持平,而现在进入收尾后期,你们这些先手落下的棋子,就是撑起最后定势的重手。明日张家的援手到了,我就让袁大人好好出口气,吐一下三年来的郁郁之气。”秋忆鸿话落,找了个干净的盘子夹了鱼肉挑起鱼刺来,袁东易听完秋忆鸿的话,有些明白自己调任在这里的作用了,应该就是等待着收尾,心底有了几分踏实。袁东易看向自己的儿子,袁胖子喝过酒后上脸,所以现在一脸通红,颇有几分红烧猪头的意思。

    “殿下,天宝的事,会不会扰乱先皇的大局部署。”袁东易知道安庆张家烧的是萧成衍的香,所以他怕明天真的出了大动静,坏了太子出行的大事。虽然至今他都没问过秋忆鸿怎么会到安庆府,可是他猜想太子出宫跟棋局收尾有关,至于今晚与张家的矛盾,绝对不是太子故意为之,应该是个意外。

    “不会,给他们提前动动手,让他们别太得意忘形了。还有袁大人,天宝今晚的事可不是我故意为之,来你府上蹭饭纯属巧合。”秋忆鸿挑着鱼刺随意的说道。

    “殿下能为天宝出头,对我袁家来说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

    “袁大人还是叫我二公子吧,天宝喊我秋哥,我呢私下就称呼你为袁叔了,怎么样。”

    “可行,可行!”袁东易有些欣喜道。

    秋忆鸿挖了几勺鱼汤在碗中后,问袁东易府上厨房的位置后,就端着碗起身离开了,留下老刘他们三人继续喝酒。他找到厨房后,翻找面粉,江南这里大多吃米,秋忆鸿在发愁要是袁府没有面粉,他就做不了这哄面条了。什么是哄面条,就是哄女孩子的面条,北方人大多吃面食,所以他想着做碗面食哄哄温卿芸,毕竟这还没认识几天,就占了人家不少便宜,今晚厚脸皮惹到人家了怎么也得安慰安慰。虽说她是梅老大派来给自己当下属的,但是人家不管怎么说也是当朝兵部尚书的义女,不能真把人当成丫鬟了,好在袁东易这个西北人到了江南后口味还没变,让他翻出了一小袋面粉,洗了洗手就开始制作起来。不到半个时辰,秋忆鸿端着面条出去,面条上除了一些青菜外,还有他在后堂挑好的鱼肉,他在院中转了半天也没遇上温卿芸,后来问了袁家两姐妹,去她今晚住的房中也没有人。这把秋忆鸿急的不行,倒不是担心温卿芸,而是担心这面条时间一长就黏上了,他看着自己做的面条自己都想哧溜一口。于此同时,温卿芸拿着暗卫刚刚送抵安庆府的重要军情,满院找秋忆鸿。

    她离开后堂后,与跟出来的袁家姐妹说了会话,就回到自己房间,之后就发现暗卫联系自己,暗卫传来消息,黄州府发生叛乱。巧的是黄州府属荆襄管辖,在张镇添的地头上出现了叛乱,这让温卿芸意识到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急忙找秋忆鸿。可是她找了一圈也没找到,路过自己的房间,从窗前看到里面有人影好似那贱人秋忆鸿,于是她就进屋看一下。一进门就看到秋忆鸿抱着碗坐在窗前,她没有心思说话,就把装有情报的信筒扔在桌案上,转身就要出去。秋忆鸿急忙起身拦道:“哎,一声不吭就走,你也不问问我手上端的什么?”

    “殿下手中端的什么,跟属下有关系吗?”

    “本太子抢了你的鱼肉,所以也挑一碗鱼肉还你,更是亲自下伙房给你做了碗面,配上这鱼肉,特别鲜,给个面子尝尝呗。”秋忆鸿把面条放在桌上,拿起信筒起身,在走到温卿芸身边时,他说自己抢那碗鱼肉,是别有深意的,说完离开。温卿芸回到窗前看了看那碗面,卖相还挺好,跟小时候在中原吃的汤面有些相似。不过那时候吃的都是粗粮,哪像现在这一碗,白亮亮的全是细面做成的,想着要是不吃,自己就是真的吃亏了。于是气呼呼的坐下,挑起面条也哧溜起来,不过声音很轻。房外暗处,秋忆鸿看到屋内吃面的人影,笑了笑便抽出信筒里的书信,这次传递的军情不少啊,厚厚的一叠。秋忆鸿没有回自己的房间,因为袁东易还没安排,现在估计三人还有喝着呢,毕竟都是西北汉子。借着月色,秋忆鸿看到第一竖行就写着,荆襄黄州府叛乱,叛军甚多,势大,因为光线昏暗,秋忆鸿看的慢,干脆又回到温卿芸的房间。刚跨进去他就说我借光看信,你吃你的,温卿芸也不搭理他,埋头继续哧溜。

    军报上讲,叛军首领三人:任之道,徐才斗,洛乾天,三人中任徐两人还都担任着本府的知州与知县。黄州府暗卫称这次叛乱的原因积攒了很长时间,府内百姓许多是南下避乱的中原汉人,到了江南后官府划分的少数耕地这些年来慢慢被侵占,加上张镇添的二儿子张世禄管辖此地后,更是私自加税,当地百姓生活都能跟二十年前中原大乱时相比了。所以今年有许多百姓受饥寒而死,而好不容易熬过来的百姓,还没缓缓劲,又被压下一项重税,称之为封王税。这封王税,是张世禄用来给自己建造新府邸的,这样一来一些青壮血性的百姓当场杀了来收税的官员,之后便是野火燎原,如今叛军已达万人。秋忆鸿阅过即焚,思索了一会后有些头痛,看了看温卿芸,她已经吃完在整理床铺,这意思是撵他走呢,还是留他睡呢,秋忆鸿很是头痛啊。于是笑了笑就问:“本太子的下面怎么样?”温卿芸停下坐在床边说:“还行啊。不过我还是觉得跟殿下不熟。”

    “我下面仅仅还行?”秋忆鸿起身看了看那碗中,是一干二净。温卿芸只注意到秋忆鸿看那饭碗,以为问得还是面条,就有些烦的回答:“很好吃行了吧,我要歇息了,殿下能离开吗?”

    “嘿嘿,你都说我下面很好吃了,我干嘛还走啊。”秋忆鸿贱笑着,特意把下面两个字加重了语气。这让温卿芸听出来意思了,顿时脸颊绯红,神色羞怒的骂道:“滚。”秋忆鸿脸皮多厚了,不滚反而走上前去也坐在床边笑了笑:“不逗你了,我给你说说干嘛抢了你的鱼。反正现在事多头痛,回去也睡不着。”温卿芸并未答话,秋忆鸿就当是自言自语:“我娘亲,也就是常清皇后,她在世时也爱吃鱼,不过西北那地方,哪有江南水清鱼好呢,吃的都是河里有很多刺的鲤鱼。虽然刺多但是娘亲有耐心,总是挑好后再吃,跟你一样也是挑一小碗,我和我大哥都抢娘亲挑好的鱼肉吃,但是我爹知道后就揍我们。小孩子嘛都皮实,揍了还跟娘亲抢,我爹没法子,就让娘亲给我们哥俩挑鱼肉,他呢给我娘亲挑,每次都是一条鱼都直接挑完,我们哥俩吃一半,我娘亲吃一半。我爹挑的鱼肉,我们是不敢动一口的。后来娘亲病了,我爹呢也没空了,那时候忙着接手老爷子留下的破烂天下。他南下时,就交代了一件事,让我们哥俩给娘亲挑鱼肉吃。”说道这里秋忆鸿看了看温卿芸,知道她在听,所以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我们秋家在西北说一不二的,家里都没个丫鬟伺候?”

    “嗯”

    “我们家吃饭都是我们自己做,一家人吃饭时没有一个下人伺候。我娘亲人很好,觉得让出身苦的人伺候着看她吃饭,她吃不香的。”秋忆鸿又问:“你猜猜,我和我哥挑的鱼肉比较着我爹谁挑的好?”

    “是先皇吧?”

    “错了,我跟我大哥挑的不仅仔细,而且肉还整齐。我爹挑过后大多都碎了。不过呢,我娘还是喜欢我爹挑的鱼肉。”

    “因为什么?”温卿芸主动问道。

    秋忆鸿顿了一下后说,

    “娘亲喜欢看着我爹给她挑鱼肉。”秋忆鸿看向窗外的夜空,带着思绪,暖暖一笑。

    之后离开。

    温卿芸也没问他到底干嘛抢自己的鱼肉。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