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沐森读书 > (七)在忙碌中变“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创:沐森读书的小天沐森读书今天

    1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总是充满了我们的日常。工作里,一件一件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让你觉得怎么也处理不完。于是,你会有一种好像总是活在忙碌中的快感,忙感。但你却在各种忙碌中开始变得“穷困”,时间上的穷,精神上的穷。感觉很忙,但是又毫无进展。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头人、终身教授塞德希尔在2013年出版的《稀缺》一书中用自己的实验和分析阐述了以上事件的心理学动因。他在书中告诉每一个类似这样的人:

    我们陷入了稀缺的困境。每个人一旦面临稀缺状态,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稀缺,我们都会走入“管窥”状态,进而引发我们的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容易引发短视和向未来借债。最终我们陷入越来越穷,越来越忙的困境。

    2

    曾经虎嗅网蹭报道《日本的穷忙族1:劳而固穷》记录日本不同年龄段穷忙族的生活状态。《穷忙族1》展现了隐藏在这个新社会阶级背后的很多问题,比如小城镇支柱产业整体垮掉,留在小镇的老人勉强维持生活,青年有可能成为新的穷忙族;无子女的老人为了给老伴攒棺材本而打零工、收垃圾。而nhk关注的重点是:穷忙族的下一代很有可能继续成为穷忙族。

    曾经看过一个例子,作者的工作是在北京的一家都市报做记者,刚毕业薪水少得可怜。有一次,要去采访一个拍拍了几十年获过各种大奖的摄影师。摄影师的家离作者的住处不远,打车大约20分钟,但走路就要1个小时了,作者选择了走路去。比预计慢了半个小时,1个半小时后才到了摄影师的家。中途的采访进行了大约4个小时,结束后又花了1个半小时走了回去。来回步行的3个小时,我省掉了两次打车的钱,大约60块。

    3

    这样的工作绝对是“忙碌的”只是一个采访就用掉了7个小时,若再将采访写成稿件,至少要再花2、3个小时。然而,原本可以用一天的时间跑2条新闻,因为步行只跑了1条,虽然省出了60块钱车费却损失了价格更高的稿费。这样的例子其实随处可见,今天为了买到便宜打折的商品,不惜排上好几小时的队,到后来却发现买来的并不是刚需。

    我们总是能听到身边的人说自己好忙,时间不够用的说辞。但是仔细让她说下在忙什么,她又却好像答不上来,答不上来或者是她们的忙还看不到成果,又或者是忙的没有规划,手上有什么事就忙什么。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说过:“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