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诸天万界任务榜 > 18朝局之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封群臣之后,柴荣自知大限将至,开始安排最后的托孤事宜。会议地点,选在了万岁殿。参会人员包括新上任的符皇后,梁王柴宗训,三位宰执大臣范质、王溥、魏仁浦,还有禁军集团的代表赵匡胤和韩通。

    柴荣奋起最后一点精神,交代完了托孤大事。确定了由太后听政,三位宰相共同辅政的总格局。然后取出两份早已写好的手诏,当众交给三位宰相加上封泥,并让他们在封泥上联合用印,一份留档,一份交由梁王柴宗训保管。

    次日,今上病危,连日不起。

    六月十九,柴荣病逝于万岁殿,享年三十九岁。

    由于提前做好了一系列准备,柴荣的驾崩并没有引起天下骚动,一切事务都有条不紊的展开。

    六月二十,叶长庚终于成功上位,距离自己的任务目标又近了一步。

    宣读完遗诏之后,他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服饰纪元,全依旧时制度。

    这一天,群臣在万岁殿东边奉梁王即位,朝廷内外举哀。

    叶长庚虽不太懂繁琐的礼仪制度,但他现在顶着个七岁的小娃娃身份,就算行差踏错,旁人也无话可说。

    何况,还有礼官不停的在旁教导指点,他就算依样画葫芦,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错。因此,尽管最后累得狗一样,但整个即位大典,他还是顺顺利利坚持下来了。

    继位、守孝,召见大臣,表面上看,叶长庚一夜之间就成了帝国的大忙人。但他知道,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提线木偶。因而,叶长庚全程装傻充楞,毫无主见,完全忠实于柴宗训这个小孩子的角色。

    如此一来,不但太后甚为欣慰,宰相班子也都感到很满意。

    在柴宗训成年以前,这两股势力将会掌握大权,成为帝国的实际话事人。就算当不成帝国的老板,做个ceo也挺好的。这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真是说不出的美妙。

    可是,皆大欢喜是不存在,此时此刻,就有两个人,对这种现有的格局很不满意。

    一个是野心勃勃的赵匡胤,一个则是初登大宝的叶长庚(柴宗训)。

    赵匡胤的登顶计划,比他自己预想的还要顺利,对付慕容延钊的暗棋都没动用,就一举成为了禁军实际上的一把手。不得不说,他对柴荣的心理把握的非常到位,至始至终,柴荣都对他绝对的信任。

    本来,殿前司的实力,就要略高于侍卫司,再加上侍卫司的头子李重进被安排去镇守扬州,所以,侍卫司现在当家的是副都指挥使韩通。韩通是侍卫司二把手,从地位上讲,他就差了赵匡胤一个档次。

    三十二岁的中央军统帅,即使是在军人当权的五代,也并不多见!

    春风得意不过是暂时的,很快,赵匡胤就发现,自己这个所谓的禁军一把手,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位高权重!

    自从设立了枢密院起,调军和掌军的大权就被分离开了,他这个一把手,没有调兵权!只要呆在京城,他就像被缚住爪牙的猛虎,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统帅而已。

    将军不带兵,说话没人听!他的任何行为,都要受三个宰相的制衡。不通过枢密院,他的话连放屁都不如!

    而赵匡胤的目标,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不但想要牢牢抓住军权,还要积极的参政议政,甚至掌握帝国的最高权力!

    而现在的政治格局,显然是把他排除在决策层之外了!

    为此烦恼的,并不只有赵匡胤一个,与此同时,叶长庚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原本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挥霍,但事情的发展,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柴荣突然身死,就如同一个明确的信号,预示着陈桥兵变即将发生。

    现在太后和几个宰相,牢牢把持着朝政,自己完全成了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假如不能打破当前这种局面,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即便预知了陈桥兵变的整个过程,他仍是很难逆转最终的结果。

    当了皇帝,叶长庚才发现,自己对钱财的需求更大了!

    本来,身为天子,有?揉?梢杂谩K?降?揉???鹩诠?猓?腔实圩约旱乃椒壳?5?冻じ?衷谏形闯赡辏?挥刑?蟮耐?猓???晃那?脖鹣肴〕隼椿ㄓ谩

    事情有坏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一面。成为了君主,大义名分在手,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国孝期间,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快乐坊暂时是开不了张了。但是,后宫这块儿,现在完全是叶长庚自己说了算,只要太后不吭声,等孝期一满,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继续捞钱。

    天子服丧以日代月,他只需要守孝二十七天,几乎是一转眼就能解封这项重大财源。

    更重要的是,叶长庚现在可以名正言顺的查阅各种文书材料,召见各级臣僚,特别是文学侍从大臣!

    他的两个老师,杨徽之、赵邻几,很快被正式发展成了他的秘书班底,专门为他审阅、收集各种文字材料。

    这两人都是年轻进士里的佼佼者,托付军国大事不成,但干这些文字工作,那是绝对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这二人的推荐下,叶长庚又提拔了卢多逊等人才。

    即使如此,算一算手里的牌面,他现在夹袋里能用的人才仍然很有限,除了身边几个小太监,堪用的就得算是熊家这六兄弟了。不过,这些人都还没有经历过风雨考验,忠诚度毫无保证,成色究竟如何,还要留待日后检验。

    古语有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叶长庚如今算是名义上的九五之尊了,手底下这些小杂鱼,也理所当然的,都跟着鱼跃了龙门。

    小太监张德均是最大的受益者,叶长庚一登基,他就连升n级,直接做了尚宝监的掌印太监。尚宝监是十二监之一,正五品,不说影响力大小,单就品级上看,已经和他干爹平起平坐。

    李元顺大总管自己没得升了,就亲自跑来为李德才求情,这个面子叶长庚是必须要给的。李德才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也跟着连升数级,做了尚膳监提督光禄太监,这是仅次于掌印的二把手。作为一个犯错停职的小太监,职位不降反升,可见有个好爹,是多么重要!

    熊家六兄弟本就是侍卫亲军,年资又摆在那里,内部升迁可谓毫无压力。叶长庚这段时间对朝政完全放手,太后和几个宰执也不能不投桃报李。他们几乎没有片刻犹豫,就飞速通过了小皇帝提拔几个武术教头的提议。

    熊大、熊二,分别被安插进了侍卫亲军做都虞侯,其他四人也分别升为了虞侯,各管一处宫门。分开来看,每个人手底下兵将都还不算太多,但合兵一处,也有数千人的规模了。靠这些人去攻城拔寨,那肯定还远不够看,但在汴京城突然发动起来,短时间内,这也是一股不弱的势力,甚至有摧枯拉朽的能力!这都是叶长庚手上实打实的牌面!

    ……

    “这两日,外间有什么动静?”叶长庚一边随意翻阅着文书,一边示意两个宫女扇风的时候再多加点劲儿。

    一身戎装的熊大垂手侍立,回道:“三位宰相之间,近来似乎闹了点不愉快,范相公在家宴时曾大发牢骚,抱怨魏相公终日饮酒,时常耽误了正事,实在不堪为一国宰辅。暗地里,他也在频频联系御史台的官员,想要在近期发动,组织人一起弹劾魏相。”

    熊大除了领军之外,还奉命暗地里接管了大半个武德司。

    武德司,就是北宋所谓的皇城司,也隶属于禁军,主要负责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对皇帝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已经有了些后世锦衣卫的雏形。

    每一任皇帝,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都会在皇城司安插大量亲信,柴荣也不例外。

    叶长庚登基之后,全盘接手了柴荣的这笔“遗产”。他对武德司的功能和效率很不满意,于是开始大刀阔斧的展开人事调动,陆续把熊家兄弟的一些亲信,都换到了各个关键岗位上。

    而原来那帮经验丰富的老人,则单独被抽调出来,另行设置了一个“新闻采访局”,专门负责刺探汴京城内各种消息。大到武将谋反、小到泼妇骂街,事无巨细,他们每天都得汇集无数的信息,先由这些工作人员审阅一遍,然后选取重要的,有用的,及时进行上报。

    “新闻局”现在还是一个临时机构,只对小皇帝一人负责,连太后也无权伸手进来。可是说,这才是叶长庚打造的第一个纯血班底!

    这些动作,他全都是打着柴荣的遗命办事,对朝廷的大政方针,没有任何的影响,因此推行的还算顺利。

    叶长庚起身走了几步,来到一大盆冰块前,深深吸了几口凉气。

    这该死的秋老虎,真是要命!按说现在还没什么温室效应,怎么也热成这样?

    “宰执们狗咬狗,自有太后去和他们打官司,咱们不用过多掺和进去。几个禁军大将之间,可有什么异常么?”

    “禁军将领一回京,就都被收夺了军权,他们能有什么大作为?自爱一点的大将,每日不过是呼朋引伴,躲在家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已。也有那等不知自爱的,打完了仗,手里有了几个闲钱,便整日瞎逛乱窜,玩儿女人、耍大钱,发酒疯,天天打架闹事的也有,总之没有一天安静太平。”

    哎,熊大智力水平低下,这是个硬伤啊!

    熊大在六人中,还算行事稳妥,可终究是武夫一个,心思远不如文人细腻。禁军大将每日抱团饮宴,互相勾连,这是何等大事儿!他居然习以为常,就这么一笔轻轻带过!

    叶长庚心里有一句,不知当不当讲?

    从专业性的角度看,熊大掌管的武德司,确实比新组建的新闻局差得太远!

    “你以后主要精力放在两块儿,一是继续留意几个宰执的动向,二是大力拉拢你们六兄弟手下的兵将,不要怕花钱,只要能让他们死心塌地,愿意跟着你们出生入死,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叶长庚叹了口气道,“能不能坐稳这个皇位,关键在于能不能掌控兵权!朕的手里,现在没有一只可靠的军队,连睡觉我都睡不踏实。你们六兄弟,是先皇后留下来辅佐我的,是朕最信任的心腹之人。只要好好干,朕在位一天,就能保你们一天的富贵。你们将来执掌禁军,甚至封公、封王,也是指日可待!”

    “是,臣等一定不辜负陛下信任与厚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熊大这种老粗,能拽这两句文,已经算是他超常发挥,叶长庚当然也不可能去要求更多,挥手让他退下了。

    新闻局的办事效率越来越高,送来的材料更有参考价值。

    赵匡胤确实是一个拉关系的好手,这些年暗中勾结各级将领,还弄出了一个什么“义社十兄弟”。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王政忠一帮大将,汇集成了一个小集团,而赵匡胤就是这个军事小集团的核心人物!这还不算,自打他升任殿前司一把手起,赵匡胤又开始大力拉拢侍卫司军官,摆明了要把整个禁军都握在手里!

    这么大的动作,满朝文武,居然死人一样,毫无反应!

    三个宰相为了争权,忙着拉帮结派,互相攻击,对赵匡胤的举动视而不见,可以说是严重渎职!

    太后虽有些权谋,但格局太小,只限于后宫斗争,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她一个妇道人家,实在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每次听政大多只是装个样子,其实啥事儿也不管,只要不危害她们符家的利益,她乐得逍遥自在!

    朝局如此混乱不堪,天下各处也不太平!

    自从入夏以来,各州各县,频频奏报灾情,不是洪涝决口,就是大雨成灾,让人应接不暇。

    朝堂上一改柴荣在时,那种高效率的勤政作风,公事能拖就拖,一个个都忙着党争站队。最艹蛋的,是中书省和枢密院这两帮废物,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克扣禁军的粮饷!理由更是荒唐到让人难以置信,说是禁军将士暂时饿不死,要以救灾为重!

    这他吗不是上赶着给赵匡胤集团输送弹药吗?你们这帮大臣,是不是脑袋都被驴给踢了?这完全是一帮猪队友嘛!

    赵匡胤最后能夺权成功,其实是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最后拼凑到一起的综合结果。

    只要破坏了任何一环或者几环,陈桥兵变的历史,或许就会改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