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 第十六章 最快的成长途径是兼并(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很快就找到了第一个要兼并的目标公司。

    在离定远城不远的张家堡有个驴牌寨,寨子里有三千人马。

    朱元璋听说这支队伍正缺吃少穿,处境十分艰难,于是就想把这支队伍给收编过来。

    但是要收编他们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三千人不是起义的红巾军,他们是“民兵”。

    我们之前说过,所谓“民兵”是地主武装,主要是打起义军的。

    虽然是敌人,但朱元璋依然想把他们收编过来,而且他不打算强夺,他想智取。

    朱元璋带着几个人亲自来到了驴牌寨,报上了自己公司的名号,说来还真巧,这只队伍的主帅原来是认识郭子兴的,自然就知道郭子兴公司的品牌。

    既然大家都是熟人,那就好办了,不用拐弯抹角了,大家就有一说一呗。

    朱元璋一本正经的告诉他们,我已经得到消息了,有一只队伍正在往这里进发,准备攻打你们。我得了郭子兴郭大帅的指示来救你们,你们现在缺吃少喝的,根本不可能与敌人对战,唯一的办法就是转移。为了安全起见,你们可以转移到定远城,那里是我的地盘,有吃有喝,我可以罩着你们。

    这驴牌寨的主帅叫孟九,孟九想想朱元璋的话确实有道理,现在自己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就答应了,并承诺自己整顿一下人马,过几天就去投靠。

    朱元璋很高兴,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出面谈判就这么顺利。于是他让手下的费聚等几个人留下来协助孟九处理后续事宜,自己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朱元璋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很着急。

    这个时候,费聚跑回来了,他气喘吁吁的告诉朱元璋,那些人反悔了,说是不来了。

    不来了?!

    朱元璋一听就火了,什么情况啊!说好的事,怎么说变就变啊!而且这是自己出去谈的第一笔买卖,居然让人给耍了,这以后在手下面前还怎么抬得起头啊!

    可是他转念一想,这个事自己做的也确实欠周密。

    当时光顾着高兴了,就定了个口头协议,也没签个正式的合同。现在人家反悔了,真要打起官司来,自己连个证据都没有。

    朱元璋如果要打官司其实根本不要证据,而且他也根本没想过打官司,因为那个时候也找不到能受理这样官司的衙门。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他自己。

    朱元璋带着几十个人又去了驴牌寨,这次他表现的更加真诚,见到了孟九就低声下气的说:“其实我上一次是骗了你,我说让你们到我那里去,我能罩着你们,那都是假话。我手下只有几百人,根本不如大帅你的实力强大。我真实的想法是想让你去帮我吓唬吓唬元军。”

    孟九听到这些话就微微点头。因为他也不是弱智,上次朱元璋来了就是一顿忽悠,他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朱元璋的要求。事后一想,觉得不对,于是暗中派人打听了一番,了解了朱元璋的底细。

    这一了解就改主意了,你只有几百人,我手上有三千,我凭什么为你打工?

    朱元璋看到对方点头,知道自己新一轮的忽悠有效了,于是接着说:“现在事情紧急了,我发现元朝有个运粮队正在附近搬运粮草,我自己手下没人,不敢贸然行动,希望大帅你能带兵前去,咱俩一块干。干完了,你也去城里,给我们当老大。”

    自以为识破朱元璋忽悠的孟九没有想到,朱元璋一般不给人下套,下套就下连环套,而他也不出所料的入了套。

    孟九一听很高兴啊,朱元璋你小子说实话了吧。是你求着我,可不是我求着你啊。

    “那粮食在哪呢?”孟九问到。

    “在西边不远的地方,具体情况我外面的兄弟知道,走,咱问问去。”朱元璋说着便拉起了孟九往营门外走去。

    孟九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朱元璋拉到了营门外。

    一出来,朱元璋手下的几十个人就呼啦啦的围了上来,大家叽叽喳喳,有说有笑的,对着孟九又是拱手,又是作揖的。

    被围在中间的孟九一句话也听不清楚,就看见一圈人像是跳大神一样在身边晃来晃去。晃着晃着,就不自觉的被人流簇拥着往前走。

    孟九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正想招呼自己的手下,可是他已经被团团围住,根本没法跟外面的人说上话。

    孟九手下有两个助手,一个叫作戚祥,还有一个叫作张关保。

    他们两个看见自己的主帅被围住了,起先也是一惊,刚想带着人上前,但看见围着主帅的那些人都喜笑颜开,一时也弄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就在这时候,朱元璋又站出来发话了:“我和你们主帅商量好了,我们先去抢元军的运粮队,有了粮食以后,大家就移兵到县城里驻扎,以后就不用住在这荒郊野岭了。现在我和你们主帅先去前面探听一下情况,然后商量一下怎么行动,你们现在这里等一下。”

    他们倒是很听话,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安静了下来。

    前面孟九被簇拥着走出了三里地,还没等到开口问上一句,就被一刀给砍了。

    之后,朱元璋派人回到驴牌寨传令,说是主帅有令,移营了。

    于是戚祥、张关保带着三千多人就呼呼啦啦的跟着走了。

    等到了地方见到的孟九只剩下了一颗头颅。

    朱元璋横刀立在马上,身后几百人也都手持利刃,威风凛凛的站着。

    朱元璋告诉这三千人:“你们的主帅现在已经死了,你们以后就跟着我,我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

    戚祥、张关保两个人想一想,自己的老板没了,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反正自己就是个打工的,只要是能开下工资来,跟着谁干不是干啊?而且看这个架势,今天要是不跟着朱元璋干,估计连命都保不住。

    于是两个人就跪了下来,后面的三千人也纷纷纷纷跪下。

    从此戚祥和张关保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戚祥、张关保,这两个人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因为比起徐达、常遇春、蓝玉这些战功赫赫的名将来说,他们确实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但是他们也确实应该在史书上被记上一笔。

    戚祥打仗十分勇敢,一直跟在朱元璋左右。明朝建立以后继续南征北讨,戚祥也一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不少军功。到洪武十四年(公元一三八一年)的时候,他跟随名将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朝廷封他为明威将军,而且这个位子是世袭的。

    张关保虽然算不上有军事天赋,但却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跟了朱元璋以后,一直是做他的侍卫亲兵,忠心耿耿。后来被调到徐达手下,在攻打南京的战役中立了大功,之后被一步步提拔,最后做到了千户的位置,这个位子也是世袭的。

    说他们两个人应该被史书记上一笔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军功,有世袭的爵位,因为比他们功劳大、爵位高的人有太多太多了,而很多在我们的故事里不会涉及。

    在这里之所以会重点提到这两个没什么名气的小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后代名气太大了。

    戚祥的后代叫作戚继光,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名将。

    张关保的后代叫作张居正,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张居正,但是明朝有个著名的思想家叫作李贽,他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古今宰相之杰”。

    在很多年后,这两个人都为大明王朝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正如他们的先祖今天所做的那样。

    冥冥中,似乎一切皆有定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