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 第二十三章 肇基之始——渡江南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带着刚入伙的水军部队回到了和州,稍作休整以后,他就又重新踏上了出征的路。

    出发的这一天是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的六月初一。

    当然朱元璋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手下的将士们我们是要去占太平,是要去长江以南发展,他只是和将士们说和州的粮食不够吃了,但是长江对岸是富庶的产粮区,我们现在要到长江对岸去搞一些粮食。

    朱元璋之所这样做是因为当时除了几个核心将领以外,大部分的将领和士兵并不愿意去南方发展。

    一来朱元璋的部队大都是北方人,一直生活在北方,根本不习惯江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二来他们的家眷亲属都在北方,自己去了就要两地分居;三来,江南以南京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元军的实力还很强大,现在贸然过去,危险系数还是很高的。

    因为形式紧张、时间紧迫,朱元璋已经来不及做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了,于是他就隐瞒了自己真实的战略意图,而是带着大家去江南,希望能把生米煮成熟饭。

    朱元璋带着船队向长江对面冲去,迎面就撞上了元朝的舰队。

    元朝的领兵将领叫作蛮子海牙,他率领的元朝舰队都是大型舰船,而朱元璋的水军用的都是小船。

    打起仗来,一个是专业的,一个是业余的。

    因此专业的蛮子海牙丝毫不惧怕业余的朱元璋。

    蛮子海牙登上船头,指挥部下迎敌。

    朱元璋也不是傻子,你的是大船,我的是小船,你专业,我业余,难道我还会跟你硬拼吗?当然不会。

    于是朱元璋下令充分发挥自己船小灵活的特点,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忽围忽散,弄得蛮子海牙有劲没法使。朱元璋的小船灵活机动,则可以这里打你一下,那里打你一下,不停的骚扰你,弄得元军人心惶惶。

    身体上的痛疼或许可以忍受,但精神上痛苦往往让人崩溃,眼瞅着元军就要崩溃了。

    其实专业还是业余看的根本不是装备,而是使用装备的人。

    这个蛮子海牙也不是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就做出了反应,他命令自己的旗舰立马掉头逃跑。他手下的人一看,主帅都溜了,自己还在这打什么劲啊,于是也就一哄而散了。

    朱元璋就这样顺利的通过了第一道防线,他终于来到了江边。

    而在江边等待他的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朱元璋到达的地方叫做采石矶,这是从长江水路登岸前往太平的必经之地,是他必须要拿下的据点。

    看到了采石矶,朱元璋知道这里必将会是一场恶战。

    采石矶地形异常险要,高出长江水面有一丈多,而且上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元兵。最要命的是通上去的路十分狭窄,根本无法容纳大部队一起冲锋。

    恍惚间,朱元璋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正是刚刚逃跑的元将蛮子海牙。

    原来这蛮子海牙水战失利以后,料定这采石矶将会是朱元璋的必经之路,于是早早地赶到这里来布阵等待。现在他正躲在采石矶的后面露出狡黠的笑容。

    朱元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详细的考虑和制定进攻计划了,因为他前面是元军,后面是宽阔的长江水面,说不定元军什么时候就会杀过来。如果他不能够尽快完成登陆,很有可能腹背受敌,他的军队又不善水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朱元璋高声下令:“有能率先登上此矶者,擢升本部先锋。”

    话音未落,只见身边大将郭英应声而出,他带着手下的长枪队,向采石矶冲去。等到就要接近的时候,忽然采石矶后一阵箭雨射过来,长枪队的很多士兵应声倒地,郭英也险些被射中,只好退了回来。

    胡大海见郭英败退,气冲斗牛,持剑就冲了上去,可是越靠近采石矶,敌人的箭就射的越密集,根本没有往前进的一点空隙,这可不是空有一身力气就行的。

    眼看着这采石矶无法攻破,朱元璋心里很着急。他环顾四周,一眼看到了常遇春,他高声向常遇春喊道:“你小子不是要做我军的先锋吗?今天机会到了,看你小子的本事了。”

    听到这话,常遇春二话不说,一个跃步就冲了上去。只见他左手持着藤盾,右手挺着长矛,顶着敌人像雨点般落下的箭矢,一点点的靠近了采石矶。

    眼看着距离采石矶不远了,不知他突然哪来的勇气和力气,高呼一声,把盾牌往矶上一扔,纵身一跃,就跳上了采石矶。正在采石矶上指挥战斗的元将老星卜喇先挺起长枪刺向常遇春,常遇春一侧身躲过了刺过来的长枪,反手一矛将老星卜喇先刺倒。

    四周的元军一下子愣住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这个人是从哪里上来的呢?

    正在他们愣神的瞬间,郭英、胡大海等人已经冲了上来。

    在地上拼刺刀,元军肯定不是朱元璋这帮手下的对手,于是矶上的元军纷纷败退。

    蛮子海牙一看这种情况,立马又做出了反应,继续逃跑。

    朱元璋就这样占领了采石矶,他非常高兴,也很快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封常遇春做了先锋。

    从此常遇春为朱元璋攻城拔寨,成为了仅次于徐达的第二名将。

    攻下了采石矶以后,附近的一些营寨一看,连采石矶都守不住,将军都跑了,自己还抵抗个什么劲啊,于是纷纷归附。

    朱元璋手下的士兵一看,主帅果然没有诓骗我们,这里还真是牲口遍地,粮食满仓啊。有了这些粮食,回去歇个三年五载的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于是不顾满身的伤疼和疲累,纷纷打包装运粮食。

    等到全都打好包,来到江边一看,傻了眼,船都没有了,一艘也没有了。

    将士们这下子就慌了神。

    这个时候,朱元璋站了出来,他高声对将士们说:“兄弟们,我们现在是得了一点粮食,如果就此回去,最多也就支应个一年半载的,那之后我们怎么办呢?是不是还得继续出来抢啊?眼下,我们已经过了江,而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就是太平府,那可是元朝的大城市啊,别说什么粮食牲畜了,就是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也是应有尽有啊,我们如果能占了太平府,那还不是一辈子荣华富贵吗?现在我们已经到这了,不如一鼓作气,去把太平打下来,大家说好不好?”

    很多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是说过来抢了粮食就回家吗?怎么又要打太平府了?虽然不理解,但是朱元璋纳荣华富贵的许诺他们可是听到了。

    这时候,突然有人在人群里大喊:“好!好!打太平!打太平!”这么一喊,大家伙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

    不用说,这又是朱元璋安排好的。

    原来啊,在刚刚登上采石矶以后,朱元璋就找来了徐达。他对徐达说:“今天我们渡江作战侥幸是成功了,现在粮食什么的也都有了,大家伙都是想着回和州去,可是我老觉得心里不踏实啊。”

    徐达忙问:“上位因为何事忧虑啊?”

    朱元璋说:“你想想,我们今天抢了一点粮食就回去了,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啊,那以后再出现缺粮的情况怎么办?还能继续来抢吗?即便那个时候能来,那恐怕也会比今天难上个百倍千倍啊。”

    徐达是一员武将,但却并不是个莽夫,他不仅战力强,而且情商高。手下的士兵不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他是明白朱元璋的抱负的,而且从军事角度考虑,之前朱元璋待过的江北的那些地方,包括濠州、滁州、和州,都不是成就大业的地方。如果要想把现在这个事业做大,占领江南富庶地区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徐达是跟朱元璋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彼此心意相通,心里有了想法,他也无需多加掩饰,于是直接开口问朱元璋:“上位的意思是要留在江南发展?”这句话徐达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很坚定。

    朱元璋没有立即回答徐达,而是俯身看起了地图,徐达也走过来朝桌子上的地图望去。

    二人几乎是同时抬起脸,相视一笑,几乎是同时喊出了三个字:“取太平!”

    朱元璋命令徐达立即派人将所有船只的缆绳全部砍断,船只全部推入到长江中。

    徐达虽然读书不多,但破釜沉舟的典故他还是知道的,于是立刻亲自带人去办。

    船没有了,回去已经是不可能了,横竖都只有往前这一条路,而且朱元璋又刚刚许诺了这么一张大饼,那还有什么说的,跟着干呗。

    于是大军在采石矶稍作一番修整,大家吃饱喝足以后,就直奔太平而去。

    这个时候的太平已经是惊弓之鸟了,哪里还有什么守御的能力,朱元璋的部队一到,元军就慌了。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部队心里想的都是金银布帛,哪还能再跟你客气啊,三下五除二就把太平成给攻下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