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 第四十章 不择手段陈友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倪文俊做了“天完”政权实际上的掌权人,但是他还是不满足,他想要的是名副其实,于是他把目标对准了徐寿辉。

    倪文俊想要干掉徐寿辉。

    但徐寿辉毕竟是公推公选上来的,虽然没多大本事,但是人缘好,群众基础一直都不错,一时半会儿,倪文俊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和借口下手。

    就在倪文俊绞尽脑汁想主意的时候,突然得到报告说自己打算对付徐寿辉的消息被走漏出去了,徐寿辉知道以后很生气,正在和“四大金刚”商量着打算要办他。

    对于徐寿辉,倪文俊是不怎么害怕的,但是对于徐寿辉手下的“四大金刚”,倪文俊心里还是很发怵的。

    这四个人可都是能征善战的好汉,真要是动起手来,自己不一定能占得到便宜,而且,如果真要跟徐寿辉撕破脸,自己在舆论上也不占上风。

    倪文俊也是个有贼心没贼胆的家伙。经过一番考虑,他觉得现在还不能直接跟徐寿辉硬干。

    但倪文俊不想硬干,徐寿辉却准备硬干了。

    就在倪文俊准备和徐寿辉缓和矛盾的时候,徐寿辉已经举起了屠刀。

    倪文俊没有办法,于是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跑路了。

    倪文俊跑路的目的地是黄州。

    我们知道,选择跑路地点的首要标准是安全。

    陈友谅选择黄州,就是因为他觉得那里安全。

    因为那里有自己的一个老部下叫做陈友谅。

    倪文俊觉得陈友谅一定会热情接待自己的。

    这个想法没有错,只是不够全面。

    因为黄州等着接待他的不仅有热情的陈友谅,还有陈友谅为他准备好的鬼门关。

    倪文俊狼狈不堪的来到了黄州。

    陈友谅果然热情的接待了他,并详细的询问了他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情况。

    倪文俊很感动,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老部下对自己还能这么体贴入微,于是就告诉陈友谅自己如何受徐寿辉和四大金刚的欺负,如何要被他们陷害,自己又是如何奋力抗争,才能保全性命的。

    陈友谅满脸真诚的听完了倪文俊的叙说,然后冷静的吩咐手下的人把这个背主篡逆的乱臣贼子拖出去砍了。

    倪文俊一脸的狐疑,他弄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操作。

    刚才大家和和气气,一起把酒言欢,怎么突然就翻脸要杀人了呢?

    倪文俊大声疾呼自己的部下,但是没有人回应他,因为那些人早已经被陈友谅控制起来了。

    丢了命的倪文俊到死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他不明白陈友谅一直都是自己的部下,什么时候成了徐寿辉那一伙的了。

    倪文俊弄不明白是很正常的,因为陈友谅不是徐寿辉一伙的,他自己是一伙的。

    陈友谅杀倪文俊不是为了徐寿辉,而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陈友谅杀了倪文俊之后,又收编了他的部队,这样陈友谅一下子就成了“天完”政权里实力最强大的人。

    陈友谅把倪文俊的人头送给了徐寿辉,然后告诉他,倪文俊的活儿,以后我接着干。

    徐寿辉收到倪文俊的人头后非常高兴,他觉得陈友谅真的是个好同志啊!居然帮助他干掉了大权独揽的倪文俊。

    于是徐寿辉就把军权交给了陈友谅。

    这也可以看出徐寿辉真的是个草包了。

    一个连自己的老领导都六亲不认,说砍就砍的人,他会认你这个新领导吗?

    于是徐寿辉刚出虎口,又入狼窝。他又被陈友谅给控制了,继续做他的傀儡。

    陈友谅明显比倪文俊聪明多了,手段也高明多了。他主政以后,斗争的矛头并没有指向徐寿辉,而是首先指向了徐寿辉手下的“四大金刚”。

    陈友谅首先逼走了丁普郎和傅友德,然后又找借口杀了赵普胜。

    最后剩了一个邹普胜也只能乖乖的听陈友谅摆布了。

    “天完”政权完全掌握在陈友谅手中了。

    陈友谅是个渔民出身,而且还自学过一段时间的文化知识,算是个初级知识分子。他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狠手辣,什么事都敢干。

    因为是知识分子,所以陈友谅有见识。他明白元朝政府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垮台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而他真正的敌人是全国各地的这些起义军们。因此他就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自己反元统一战线的战友。

    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元璋。

    因为朱元璋和他不仅靠的近,而且朱元璋处于他的下游,地理位置上,他占有很大的优势。

    陈友谅的战略规划是先取朱元璋,再继续顺长江而下取张士诚,然后控制整个南方地区。等待北方元朝政府军和刘福通的军队两败俱伤,他再提兵北上,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至正二十年(1360年)的五月,在基本搞定内部矛盾之后,陈友谅挟持着徐寿辉亲自带兵来攻打朱元璋了。

    陈友谅的第一个目标是太平。

    太平的重要性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朱元璋当然也知道太平的重要性,因此他安排了手下的勇将花云带着重兵在这里驻守。

    太平城一面临近长江,这本来是它的一个重要优势,但在陈友谅的军队面前却成了最大的劣势。

    因为陈友谅有水军,还是当时力量最强大的水军。

    陈友谅是渔民出身,对于江河湖海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而且他是长期盘踞长江上游,自然懂得水军的重要作用,于是就加大力气建设水军。

    陈友谅的麾下有着巨大无比的战船,那船大到跟太平城的城墙一边高,士兵可以直接从船的甲板上跃到太平的城楼上。

    面对这样的部队,防守起来就变得相当困难了。

    面对倾国而出的陈友谅的部队,再加上战斗力如此之强的水军,朱元璋的部队也毫无还手之力,城池很快就被攻破了。守将花云不幸被俘,但他坚持不肯投降,最后被乱箭射死了。

    轻松攻克太平的陈友谅志得意满,“天完”政权现在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了,现在又占领了朱元璋的重要军事据点太平。自己手中又有着强大的水军部队,下一步攻占应天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如果打下了应天,消灭了朱元璋,那只剩下一个张士诚,而灭了张士诚,简直是易如反掌啊。

    那接下来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陈友谅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呢?

    当然还是有的,最直接的阻碍力量就是徐寿辉,毕竟徐寿辉现在还是“天完”的皇帝。

    这个阻碍对于陈友谅来说很简单。

    一个字,杀。

    既然能杀倪文俊,当然就能杀徐寿辉。

    道义二字,在陈友谅那里简直是一文不值,他不管什么领导,什么战友,只要是阻挡他前进的人,一律都可以除掉。

    于是他派人用大锤敲碎了徐寿辉的脑袋,杀了这个一表人才而又毫无用处的“天完”皇帝。

    干掉了徐寿辉,陈友谅自己就要做皇帝了。

    通常来说做皇帝是个大事,肯定要经过认真准备的。但陈友谅不是通常的人,肯定不做通常的事。当时是在行军打仗过程中,根本没有条件组织一场正规的登基仪式。

    陈友谅倒也不挑剔,既然不好准备,那就索性不要准备,一切从简。

    来不及挑选黄道吉日,那就不要选了,碰上哪天算哪天。来不及修建宫殿,那就不要修了,随便找个地方凑合一下吧,于是就选了采石矶的五通庙作为临时行宫。

    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里,陈友谅在一个破庙里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国号叫做汉,年号定为大义。

    当了皇帝的陈友谅更是不得了,踌躇满志,准备直奔应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