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鸡叫凤鸣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冒险创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已经连续三天了,我们大家每晚喝完酒,吃完饭,每个人都要喝一碗舅妈和婶子亲手熬制的长寿粥。

    倘若在这个村子再多住几天,我都快对舅舅发明的长寿粥产生依赖了。这粥的确是太好喝了。

    至于能不能起到长寿的作用,那就要看舅舅和郑董的表现了。他们二位要是真能活到一百岁,无形中就会为舅舅发明的长寿粥创建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其实人的寿命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心情愉快,空气新鲜,饮食洁净是人长寿的最基本要求。

    可这些年人们让钱搅和的有几个心情愉快的?数以亿计的小铁虫排放出的尾气致使空气越发地浑浊;饮食就更不用说了,吃不上地沟油和纸箱子当肉馅包的包子就已经是万幸了。

    绿色食品,那是有钱人的专利。不过也不是绝对的,舅舅这些年虽然穷,但饮食绝对是洁净的。

    舅舅家院子里栽种的西红柿和黄瓜不要说农药,连化肥都不用。北坡种的那些小麦也从不受农药的困扰。

    据说喷洒农药最直接的好处是亩产翻倍地提高。舅舅生产粮食主要是自给自足,他不需要太高的亩产量。靠卖粮食发财,舅舅早放弃种田进城打工去了。

    村子里的空气也新鲜,不要说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无法媲美,就连延庆的空气也无法跟村子里相比。

    坐在舅舅家的小院里,满天的星斗摇摇欲坠。这在城市的夜空中是难得一见的。

    改造后的村庄估计更加美丽,后山的那座小湖储存的水源既能调节村子的空气又能保障梯田的灌溉。因为舅舅设计水渠的源头就是后山的小湖。

    一碗长寿粥很快喝完了。我舔了舔嘴唇,真想再喝一碗。

    长寿粥,无非是一个名称而已。我不相信每天喝它真的就能长寿。不过此粥所用的食材,就我知道的那两种食材全都是对身体有益的。

    黑芝麻,核桃这两样食品平时单一吃,相信大多数人不喜欢其味道。把它们熬进粥里,每天吃一点,对身体绝对有益。即使起不到长寿的作用,但它们对身体绝对没有副作用。

    我在胡思乱想着,郑董不知说了一句什么俏皮话,逗得舅舅爽朗地笑着。舅舅是一个内心快乐的人,即使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也很少看到他愁眉苦脸。

    舅舅具备了以上三种长寿要素。心情愉快,空气新鲜,饮食洁净。

    假如舅舅不吸烟,不喝酒,或许真的能长寿。假如舅舅既抽烟又喝酒也能活到一百岁,那么我还真就相信了这个长寿粥所具备的长寿作用。

    郑董指着长寿粥的空碗,对舅舅说:“我父亲要是还在世的话,知道了你的这个秘方,一定会出资几千万买断你的专利,然后大批量地生产。我父亲文化不高,但在挣钱上面有着天生的敏感度。不过,他要是生产长寿粥,他可想不到帮助偏远山区的农民共同富裕。他会从这些食材的生产地直接采购,甚至还会压价,让农民得不到多少实惠。“

    “郑叔,您不是说您父亲给您托梦,希望您将他们辛辛苦苦挣下的钱帮助那些穷人,这样他们才有个好去处?怎么现在您又说您父亲根本不体恤贫苦农民?”我问郑董。

    郑董笑呵呵地对我说:“那个时候他们不是还没有离世吗?没离开这个世界,怎么可能知道另外一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他们托梦,是因为他们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不了好的去处,才急着给我托梦呢。”

    我对郑董的解释还是半信半疑,人死了真的会去另外一个世界吗?

    舅舅不经意地看了我一眼,对郑董说:“不管怎么说,两位老人拼着命攒下这点家当不容易,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辜负了老人家的期望。”

    “舅,郑叔,当年郑叔的父亲和岳父南下浙江北上俄罗斯挣钱,为什么说是拼着命挣下的钱?”鑫药饶有兴致地问。

    “鑫药,你是九零后,对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郑董说,“当年我父亲和岳父是中国最早一批倒爷中的一员。他们经常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做生意。

    有时货少,不用租赁卡车,他们就携带少量货物,从从北京乘坐国际列车到莫斯科倒腾货物。

    从北京到莫斯科途径蒙古国的乌兰巴托,这一地段中国警方无法插手,俄罗斯警方也无能为力,所以让人钻了空子,成为歹徒频频抢劫的高发地段。

    尤其到了九三年五月,歹徒抢劫更加猖狂。有时一趟车,乘客就要经历三拨抢劫的歹徒。车上的男乘客遭受歹徒的暴打,女乘客遭受强奸。“”

    “原来挣钱这么危险?”艾静插话,“命都没了,挣那么多钱干嘛呀?”

    “我父亲和岳父当年挣钱不是为了炫耀,那个时候即使想炫耀也没人羡慕他们。全国上下都在抵制拜金主义。他们对金钱的追逐完全是走投无路给逼的。早年因为我父亲是工厂的采购员,头脑灵活,喜欢经商,敢于冒险,耍小聪明倒腾了点东西,被抓后判了六年徒刑。“

    “做买卖被抓?”艾静大惊小怪地嚷,“为什么呢?”

    “因为他犯了投机倒把罪,当然现在这条罪名早取消了。出狱后,找不到工作,因为是罪犯,哪儿都不用他。当时我父亲若是能找到一份扫大街或看大门的工作,他也会安安心心地守在家里,不再出去冒险。可就连扫大街和看大门的工作也轮不到他。“

    “郑叔,不会吧?您是不是编瞎话逗我们玩呢?”艾静不了解那一段历史,俏皮地问。

    我对艾静说:“知道八十年代初干什么最吃香吗?当工人。尤其是当那些国营工和全民工铁饭碗的工人最吃香。除了国营工,还有集体工,小集体工,临时工。个体户都是让人小瞧的职业。干个体,跑买卖,经商都是没办法的人才走那条路。正经人都愿意进工厂当工人。“

    艾静痴痴地看着我:“夏哥,不会吧?您是不是帮着郑叔糊弄我们呢?”

    “不懂就少说几句。”云鹏在一旁数落艾静,“听郑叔接着往下讲。”

    艾静冲云鹏吐了吐舌头,也意识到了自己多嘴会打乱郑董讲故事的节奏。

    “后来我父亲没有办法,找到他的狱友,也就是我后来的岳父,跟亲戚朋友借了点钱南下广州做生意,不到半年就把钱全赔光了。“郑董接着说,”再后来他们跑到浙江温州去打工,挣了点钱,加入了当地抬会,贷了点款,北上俄罗斯倒腾东西。“

    “郑叔,什么是抬会?”云鹏痴痴地问。

    我回答:“温州抬会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地下融资组织。每个人掏一万多元会费入会,就可以贷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

    郑董好奇地看着我:“夏焱,连这事儿你都知道?你懂得挺多的。”

    “夏哥,您怎么什么都知道啊。”艾静也拍我马屁。

    我被郑董和艾静夸的不好意思了。其实这些信息都是过年的时候,大才子跟我说的,我当时也什么都不懂。

    但是,我不想跟大家说是大才子告诉我的,人这辈子能有几次让别人钦佩的时候?我也是个人,我也需要奉承,我也喜欢听让我心花怒放的恭维之词。

    “当年我父亲和岳父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做生意,每一次出货和进货,脑袋都是别在裤腰带上的。说不定哪天倒霉,就会被歹徒活活打死。但没办法,他们挣钱已经挣上瘾了。”

    “郑叔,您父亲难道没有让歹徒抢劫过?”鑫药问。

    “怎么没有被歹徒抢劫过?他还被歹徒扒光衣服毒打过呢。不过那一次,他们身上带的钱不多,损失不太大。后来学聪明了,每次去俄罗斯都破衣烂衫装扮成卖苦力的。因为歹徒一上车并不直接抢劫,他们先是装扮成乘客,假装和身边的乘客聊天。以此摸清谁有钱,谁没钱。就像现在一些贼,作案前都要踩盘子。我父亲和岳父吃过亏,不敢跟任何人露一丁点富,装得比要饭的还可怜。钱藏的地方,连警犬都找不到。所以后来他们侥幸躲过了几次劫难。“

    “郑叔,那些歹徒真的就没人管了?”艾静问。

    “全都被抓住了。不过那是几年后的事。从中国往俄罗斯倒腾东西就那几年的黄金期。错过了,再去机会就不多了。”郑董说。

    艾静还是没有完全明白。我对艾静说:“你从网上搜一部电影,叫《中俄列车大劫案》,吕良伟饰演的。那部电影就是根据真实的案例拍摄的,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夏哥,这样的事,也拍过电影?“艾静好奇地问,”叫什么来着,夏哥,您把片名也发到我手机上吧,我回去一定看。“

    艾静这个在电影院睡觉的女孩,现在终于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说,没有二建东的父亲和岳父,南下广东北上俄罗斯,拼着命挣下的这些家当,我们就是有再好的想法也无济于事。就是因为当年二建东父亲和岳父冒着生命危险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在国内贩电器,贩钢材,进军房地产业。才有了荣光集团,有了二建东的这些家当。“舅舅不无感慨地说。

    “当时的物流极其落后。不像现在,马云和刘强东这些电商大佬,把物流搞得风生水起。弄得有些当代‘小倒爷’都生存不下去了。“郑董笑呵呵地说,”我父亲和岳父要是赶上现在这个时代也是穷人一个。他们的智商除了会倒腾东西,别的什么都不会。至于后来进军房地产业更是简单,只要有资金,随便任何人都能挣到钱。“

    “钱生钱,的确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凭的全是运气和魄力。“舅舅说,”这些年就苦了那些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那些人了。手里有钱,捂着,不敢投资。炒房挣钱吧,可是有些人明明有钱,胆小怕赔了,不敢炒,照样挣不到钱。二建东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有魄力的人。”

    郑董接着说:‘他们有魄力,但是到了最后也困惑了。搞不明白挣了这么多钱干什么呀?我父亲和岳父生活一向也很简朴。他们当初挣钱就是想让那些曾经瞧不起他们的人明白,他们不是罪犯,他们就是喜欢挣钱,喜欢挣钱有什么罪?“

    “就是,喜欢钱有什么罪?”艾静帮腔,“喜欢钱要是定罪的话,现在的人一个不落全都得抓起来。现在有不爱钱的人吗?”

    “艾静,你让郑叔往下讲,你不要插嘴好不好?”云鹏训斥艾静。

    艾静很乖地闭住嘴,向云鹏低头认错。我突然想起电影《方世玉》中,苗翠花对不会武功的丈夫低眉顺眼的镜头,感觉艾静进入角色还是蛮快的。

    “后来我父亲和岳父有钱了,那些曾经小瞧他们的人也都羡慕他们了,他们反而不知道干什么好了?也学着其他那些有钱人骄奢淫逸?可他们勤俭惯了,不习惯奢侈。教唆子女惹是生非?然后他们在拿着巨额财富去摆平事儿?可我这样你们也都看到了,天生一个胆小鬼,别说我去主动惹事?别人找我的茬我都不由人地想躲。“

    “有钱花不出去,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胡说八道,逗大家开心。

    “这些年,我父亲和岳父一直涉足房地产业。他们也知道,房地产的泡沫迟早会破灭。两个老人也曾私下里聊过,再投资房地产,风险是很大的。但两个人真的不知道干什么好,索性接着盖房子吧,赔了就赔了,就算赔光了,那些房子还能住进去好多老百姓,也算是为这个社会做了一点点贡献。可是临到他们二老去世,荣光集团所盖的房子也是只赚不赔。“

    郑董这些话要是让那些为了钱急红眼的人听到,不知是何感受。明明知道那是火坑,硬着头皮往下跳,结果跳进去发现不是火坑,竟然是温泉。

    人的命天注定,郑董的父亲和岳父已经不差乎钱了,准备任意地挥霍,却怎么也挥霍不掉手里的这俩钱,反而钱越聚越多。

    话说回来,郑董的这点身家也就是让普通百姓看着眼馋。那些各个领域的大佬,胡润财富榜上的领军人物,对几十个亿连正眼都懒得瞧。明星们身家几十个亿的也比比皆是。

    现在,郑董要完成父亲的遗愿,把手里的钱变着法儿地帮助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以此达到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目的。

    其实明星们也一直带动着大伙儿,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上百万买个包包,几百万买条项链,上亿元举办个婚礼……老百姓看着眼馋,个个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有钱人。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精髓就是要激发出每个人对财富的渴望,激发出人们创造财富潜在的智慧。作为国家,斯密认为要做守夜人,监督而不干预经济。

    但愿郑董能有他父亲和岳父那样的好命。做好了倾家荡产的准备,结果财富却与日俱增。就像某个预言故事:富翁给赌徒一千万,要求他在一天之内必须全部输完,输完再奖励他一千万。赌徒领命去豪赌,却怎么也输不掉手里的钱,越想输钱。钱赢的越多……。

    舅舅和郑董的事业不是搞慈善,运作得当,真有可能挣得盆满钵满。

    然后,用他们挣到的钱,把望田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帮助更多偏远山区的农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