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深山夕照深秋雨——王维传 > 第2章 重阳思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维一路星夜兼程,不几日,过了“天下第一关”潼关,来到骊山脚下。

    骊山绝非等闲之地。

    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烽火戏诸侯”;二世而亡的秦始皇,也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并安排兵马俑军阵相伴千年……

    面对高崇峻拔的秦始皇陵,少年王维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纵横捭阖、荡气回肠的五言咏史诗——《过秦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晨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王维先对秦始皇墓的内外景观作了一番描写,其非凡气势和豪靡奢侈顿时跃然纸上。后两句转入议论,讽刺秦始皇即使将身后的陵墓建造得再豪华,到头来也是一场空,终究躲不过二世亡国的命运。

    王维仿佛有一双善于看透世事的慧眼。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淡定。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他即将要去的长安,将对他意味着什么。

    公元7世纪初的地球上,哪个城市最恢弘壮丽?答案是:唐朝的长安。

    当时,美洲和非洲还属于“沉睡的大陆”;欧洲正处于法兰克王国的草创时期,蛮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创伤还无法修复;至于南亚和西亚,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后,对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国发动长期战争,导致两地一直无法平静。

    只有东亚的唐朝,在公元7世纪实现了空前的统一。

    历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大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向全世界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这份光芒,集中体现在长安城。

    长安城始建于隋朝,东西宽十八里,南北长十五里,城墙高一丈八尺。整座长安城,如同镶嵌在八百里秦川上的一块宝玉,熠熠生辉。

    这里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最美丽的丝绸、最动人的诗歌……各个国家的使臣、客商、僧侣、工匠,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涌向长安。

    长安,是他们要朝拜的圣地。然后,他们又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走向中亚、西亚,直至地中海各国。

    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丝路”,古老而灿烂的大唐文明走向四方。

    尽管王维对长安的繁华富庶早有耳闻,但当他真正身临其境时,依然感到不小的吃惊。

    当王维走进长安城东边正门春明门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条笔直宽阔、一望无际的大街。

    小时候,他曾听父亲说起过,长安城中有三条最繁华的南北向的大街,一条是皇城东大街,一条是朱雀门大街,一条是皇城西大街。

    他面前的这条大街就是朱雀门大街。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街上,商贾云集,店号飘飞。香料、珠宝、胭脂、皮毛、绸缎……应有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王公贵族,有文人雅士,有胡姬美女,有贩夫走卒,也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将整条长长的朱雀大街挤得水泄不通。一辆辆豪华马车,穿梭在一家家酒肆饭庄门口……

    “长安,我来了!”置身繁华的长安城中,王维心底不禁发出一声惊叹。惊叹之余,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

    “如果父亲还活着,如果父亲能看到我科举及第,该有多好!”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为了早逝的父亲,为了母亲和弟妹,他要在长安潜心备考,放手一搏,争取早日金榜题名。

    可是,王维根本没有想到,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因为科举考试和官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要走的这条路,不仅不会一帆风顺,而且充满跌宕曲折。

    公元71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第4个年头,他伯父唐中宗执政时期韦后干政导致的“卖官鬻爵”之风依然盛行。

    唐中宗是武则天的儿子,和父亲唐高宗一样,也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则和武则天一样,都是权力欲极强的女人。

    她们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随心所欲地给身边人封官许愿。只要花上足够的银子,就可以买到一官半职,这种官职被称为“墨敕斜封官”。一时间,长安城内,“弄权纳贿、卖官鬻爵”之风猖獗。

    因此,716年春天,王维第一次参加科举失利,既出乎意料,又在所难免。

    王维开始渐渐明白,科举这条路,并不是他想象中那样,只要努力就能走通的。

    他开始思考该如何走下去。

    他想到了干谒王公贵族,想到了拜访社会贤达,想到了结交名人雅士……最终,他摇了摇头,决定效仿东晋以来的名流隐士,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思考人生该何去何从。

    因此,从716年初夏到717年秋天,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同样科举失利的河南人祖自虚。

    祖自虚和王维年纪相仿,王维是家中长兄,祖自虚在家中排行第六,王维称他“祖六”。

    717年重阳节,王维和祖自虚结伴游览终南山。

    古人有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县,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绵延200余里,雄峙在长安城南,是长安城高大坚实、雄伟壮丽的天然屏障,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

    两人漫步山间,边走边聊。

    “祖六,终南山本来只是一座山,因为幽州范阳人卢藏用曾在此隐居,后来入朝为官,就有了‘终南捷径’的说法。”

    “是的,卢藏用四年前去世了,年仅49岁。听说他以文辞才学著称,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不过迟迟未被授予官职。郁郁不得志的他,就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山。”祖自虚说。

    “文人选择隐居,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官场不得志,一是不愿与官场中人同流合污,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是想借隐居之举引起朝廷关注。朝廷呢,也会任用一些隐士,以示对天下英才的重视。”王维说。

    “是的,卢藏用就是通过隐居之举获得了贤名,被唐中宗看中,请入朝中做官。据说他先后担任过左拾遗、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等官职。”祖自虚说。

    “时人因为卢藏用曾隐居多年,送了他一个‘随驾隐士’的称号。或许,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卢藏用也有他的无奈吧,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王维叹了口气。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山顶。放眼远眺,目光所及之处,除了山,还是山,连绵不绝。山的尽头,有自己的家人吗?

    “祖六,两年前,我离开山西时,最难忘的是母亲和弟妹们依依惜别的眼神。可惜两年过去了,我依然一事无成,无言以对呐。”

    “摩诘,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惜我们至今还不得要领。”祖自虚身体本就单薄,一口气爬上山顶后,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一连咳嗽了数声。

    “祖六,今日是重阳节,我们都远游在外,不能侍奉父母于膝下,我心里想了一首诗,略表心意,念与你听听。”

    “摩诘,你锦心绣口,一定是上乘佳作,快快吟来我听。”

    王维看着山西运城方向,神情悠远,郎朗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好诗!好诗!”不等王维念完,祖自虚就一叠声拍掌叫好道:“好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把我们游子想家却无颜回家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有种感觉,这首诗一定会成为千古名篇,流芳百世。”

    “哪里哪里,祖六你过誉了。今日是九月初九,这首诗就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对,我们在太行山以西思念太行山以东的家人。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也终将是我们要回归的地方。”祖自虚也被王维感染了,思念起家乡来。

    “母亲,孩儿一定不能让您失望。”山风吹来,王维的眼睛不由有些湿润了。他不知道,在他最失意的时候,一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即将走进他的人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