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深山夕照深秋雨——王维传 > 第39章 青雀赋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积雪消融,万木逢春。722年的春天,悄然而至。

    这一年,是开元十年。唐玄宗已经将大唐帝国励精图治了十年,大唐帝国正迎来属于它的巅峰时代——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唐玄宗是有宏图大志的。他想效仿曾祖父唐太宗,做一个英明的皇帝。因此,他自712年即位以来,就开始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和治国才能。

    他慧眼识才,举贤任能,先后任命张说、源乾曜、姚崇、宋?等一批有识之士为宰相。实行新政,革故鼎新,精简机构,罢除冗职,满朝文武官员各司其职、各当其才。官吏面貌为之一新,政治日益清明。

    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任命的姚崇、宋?,史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他俩与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唐玄宗还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唐代根据户口实行租庸调法。但时间久了,农民户口逃移,田籍紊乱。

    721年正月,监察御史宇文融上言:“天下户口逃移,巧伪甚众,请加检括。”

    于是,从721年春天开始,唐玄宗命宇文融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检田括户运动,检查“黑地”和豪强荫庇的“客户”。检括出来的土地被全部没收,按均田制分给无地的农民使用。对于帐外人口,一律登记注册,就地入籍。

    经过一年时间,到了722年春天,检田括户成效初显,农业发展迅速。

    农民不再因过重的赋税举家外逃,而是积极从事耕作。四海之内,无论山川还是沟壑,都出现了一派牛耕农作的兴盛景象,粮食自然获得大丰收。天下户口也猛增至840余万人,大唐财政收入迅速增加。

    随着农业的发展,大唐的商业、手工业、文化、科技也随之繁荣发达起来。国外使者、海外商人纷纷慕大唐盛名而来。波斯、大食等国即使路途遥远,也都派使节前来拜访,以示友好。

    唐玄宗治下的大唐,俨然成为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政通人和,享誉世界。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里,只要所求不多,简单的快乐,其实是容易的。王维和璎珞,就在济州拥有了这样的快乐。饭后茶余,他俩烹茶吹笛,抚琴长弹,可谓“春日早起摘花戴,寒夜挑灯把谜猜,添香并立观书画,步月随影踏苍苔”……

    当王维在济州过着如此半官半隐的生活时,王缙、兴宗、裴迪、李龟年、卢象等长安的亲友故交们,却一直惦记着他。

    没有王维的长安诗坛,就像众星失去了明月,黯然失色。

    王维那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创造出的诗坛辉煌,在他走后,久久无法被人企及,更莫提超越了。

    长安的街头巷尾,人们依然传唱王维的诗歌,收藏王维的字画,津津乐道王维用一首诗帮助“烧饼西施”夫妇团圆的佳话……

    裴迪是“诗痴”,和王维一样,尤其喜欢山水诗,常和王维诗词唱和。卢象是“画痴”,擅长工笔画,在长安画坛和王维齐名。他“名盛气高,少所卑下”,自恃才华,不肯为人谦虚,但唯独对王维却十分仰慕,常和王维切磋水墨山水画的不同画法。自王维离开长安后,裴迪、卢象等好友们,常因思念王维而跌足长叹。

    因此,当天地之间冰雪消融时,裴迪、卢象再也按捺不住对王维的牵挂,叫上王缙和兴宗,趁着春光旖旎,不远千里,从长安直奔济州而来。

    这日,晌午时分,济州府里来了四位器宇轩昂的年轻人,说是来见王参军。

    衙役连忙来向王维禀报。王维心中一阵疑惑:“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济州,怎会有四位年轻人来找他?”

    待他走到衙门大堂,一眼看到王缙、兴宗、裴迪、卢象时,一贯沉稳内敛的脸上,顿时也是惊喜万分,忙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去。

    “摩诘兄,长安一别,近来可好?”一见到王维,四人立即围了上来,握住王维的手,脸上都洋溢着重逢的喜悦。

    “裴迪,卢象,多谢你们牵挂,不远千里来看我。夏卿,兴宗,家里一切可好?阿爷、阿娘都好吧?”

    “大哥,阿娘和弟妹都好。阿娘让我带话给你,说成家后不比一个人,吃穿用度方面不可太节省,不要委屈了嫂子。”都说长兄如父,在王缙心中,王维是他最敬重、最佩服的人。

    “姊夫,阿爷、阿娘身体都好,就是阿娘时常想念璎珞,盼着天气暖和后,你能带璎珞回定州小住几日。”虽然王维是姐夫,但因兴宗还是王维和璎珞的“良媒”,自然要比一般的内弟更为亲热。

    “摩诘兄,我和卢象早就想来看你,无奈天寒地冻,出门不便。好不容易等到春暖花开,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我们此番前来,不仅可以看看你和嫂子,还可趁此机会游历大好河山,岂不美哉!龟年兄本想一同前来,无奈被琐事牵绊,下回再来。”裴迪兴高采烈地说。

    “是啊,摩诘兄,小弟近来又有几幅拙作,一直想请你品评指正。你看,我可都带来咯。”卢象指了指身后背着的卷轴,兴奋地说。

    “太好了!”王维目光灼灼地看了看众人,感慨万千道:“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堪称送别诗中的名作。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尽友情深厚,江山难阻。济州和长安虽隔着千山万水,但因为你们来了,咱们不也‘天涯若比邻’了么!来,咱们这就家去,尝尝拙荆的厨艺,好好喝上几杯。”

    “姊夫,璎珞曾经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如今却能‘今来为君做羹汤’了。看来还是姊夫有本事!”兴宗一如既往地贫嘴。

    “兴宗,既然叫我姊夫,也该叫璎珞一声阿姊了。”王维拍了一下兴宗的脑袋,哈哈笑道。

    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向王维家中走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那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年代,家有远客到来,自然是头等大事。

    王维怕璎珞和小蝶忙不过来,特地叫来赵化娘子帮忙。她们在厨房里杀鸡宰鹅,忙前忙后,将一盘盘美味佳肴摆满了宽阔的食案。

    王维从书房里捧出两坛黄酒,隔水温热了,宴请好友。大家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从东汉“草圣”张芝的字聊到山水画“北宗”之祖李思训的画,从陶渊明的田园诗聊到谢灵运的山水诗,从琵琶、芦笙、箜篌聊到横笛、腰鼓、竖琴等各种乐器的妙处,似乎要说上三天三夜方才尽兴。

    那个才气纵横、侃侃而谈的王维,又回来了!

    璎珞不由看得怔了。她记得,王维曾对她说过,他离开长安时,最让他留恋的,不是朝中的一官半职,也不是世人眼中繁化无双的长安城,而是他在长安的三五知己。来到济州后,最让他怅然若失的,不是清闲得过分的职务,也不是清冷萧索的县城,而是没有可以促膝长谈的同道之人。

    今天,因为裴迪、卢象、王缙、兴宗的到来,王维终于又可以像在长安那样,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次日,王维特地向郑刺史告假,想陪好友们在济州城里走走。

    郑刺史也是聪明人。早在王维来济州之前,就对他和岐王、玉真公主的交情有所耳闻。后来亲眼看到岐王给王维送来新婚贺礼,更是对王维礼让三分。如今看到还有诸多好友从长安赶来看他,对他的能耐又高看了几分。

    因此,一听王维开口告假,郑刺史就笑呵呵地满口应允了,说:“王参军,济州是小地方,难得会有长安贵客会来。你尽管安心去陪,陪几天都不碍事。衙门这里,能有多少事,哈哈”

    王维心中明白,微笑着抱了抱拳,说:“多谢刺史大人。”

    阳春三月,碧空如洗,桃红柳绿,迎春花、油菜花争先恐后地绽放在碧绿的田野上,生机盎然。

    王维陪众人一路信步走去,不知不觉来到了济州城外。

    忽然,一只羽毛光洁、色彩分明的青雀落在路边的一棵树上,发出一声声悦耳动听的叫唤。兴宗用芦苇去逗它,它却不慌不忙,不肯离去。

    见此情景,“诗痴”裴迪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提议道:“摩诘兄,这个青雀倒是有趣得紧,咱们不妨以青雀为题,各赋诗一首如何?”

    “好,请摩诘兄先赋一首,我们相和,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卢象顿时也来了兴致。

    王缙、兴宗自然拍手赞成,王维颔首微笑,并不推辞,说:“承蒙诸位贤弟厚爱,为兄恭敬不如从命,权当抛砖引玉吧。”

    他看了看远山,又看了看青雀,沉思片刻,慢慢吟道:“青雀翅羽短,未能远食玉山禾。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

    王维吟罢,大家并未作声,似乎在细细体会诗中深意。

    青雀翅羽虽短,不能够吃到远处昆仑山上玉禾这样美好的食物,但比黄雀要好得多。因为,黄雀只知道在空仓中叽叽喳喳互争高下,又能怎么样呢?

    在他诗中,黄雀代表的是争夺名利的人,青雀代表的是乐天知命的人。他想要什么,看淡什么,不是很显而易见了么?

    “是啊,与其和黄雀一争高下,不如独善其身,韬光养晦。不久的将来,摩诘兄定能‘远食玉山禾’。”裴迪似乎最先理解了王维的诗意。

    王维笑而不答,说:“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诗词之妙,妙在可解与不可解、可言与不可言之间。各人心领神会即可,为兄静候诸位佳作。”

    兴宗是个急性子,连忙说:“我有了。”张口即来:“青扈绕青林,翩?陋体一微禽。不应常在藩篱下,他日凌云谁见心。”

    “兴宗,‘翩?’和‘藩篱’均出自西晋文学家张华的《鹪鹩赋》,用在此处,倒是妥帖。不过,‘他日凌云谁见心’一句,还是稍显直白了些。”因为兴宗正在备考,王维自然严格了一些。兴宗连连点头,说:“姊夫教导的是。”

    看大哥对兴宗要求颇高,王缙心头不免有些紧张,沉思良久,才开口道:“大哥,我也得了一首,不知可还听得?”王维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吟来听听。

    王缙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林间青雀儿,来往翩翩绕一枝。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

    王维听罢,微微皱眉,说:“夏卿,‘衔环之报’的典故,出自南朝人梁吴均所作《续齐谐记》。此处你说‘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似有不妥,还需斟酌。”

    王缙脸上一紧,忙低下头去,说:“大哥说的是。”

    看着比自己小一岁的王缙在诗中抱怨得不到君恩赏识时,王维心中既心疼,又忧心。心疼的是王缙替他打抱不平,忧心的是王缙这样的个性,可能会步他后尘。王缙啊王缙,你可知道,君恩浩荡,岂容我辈读书人随意评说?

    看王维、兴宗、王缙默然不语,卢象忙来打圆场,说:“我也凑了一首,念与诸位听听。”

    “啾啾青雀儿,飞来飞去仰天池。逍遥饮啄安涯分,何假扶摇九万为?”

    王维听罢,踱了几步,哈哈一笑,对卢象说:“你的诗和你的画一样,颇有庄子《逍遥游》中‘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势,其安逸自适,自与旁人不同,羡煞为兄也。”王维说罢,转身看着裴迪,说:“接下来就听你的了。”

    “诸位才思敏捷,不才佩服之至。拙诗也成,请诸位不吝赐教。”裴迪拱了拱手,开口吟道:“动息自适性,不曾妄与燕雀群。幸忝鸳鸾早相识,何时提携致青云?”

    “裴迪过谦了,你岂是普通的燕雀?终有一日,你会得遇伯乐,一鸣惊人的。”王维走过去,拍了拍裴迪的肩,目光清朗温润。

    “刚才诸位围绕青雀,比兴神妙,各有千秋,且都已借诗言志,岂不快哉!”裴迪向大家抱了抱拳,继续品评一番,边走边聊。

    “青雀翅羽短,未能远食玉山禾。”走在最后的王缙,在心中反复体会大哥的这句诗。

    他实在是替大哥抱不平,所以方才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以大哥这样的才华,怎能屈居在济州这样的偏远小城?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功备考,不仅要通过科举求取功名,更要帮助大哥重返长安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