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青龙偃月刀之人间征途 > 第四章 《刀剑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到父亲说《刀剑录》,我皱起眉头,撅着小嘴不满地说:“是那些破破烂烂已经发黄散乱的竹片和羊皮吧,被您当成了宝贝经常看,却从不让我看一眼!”

    “呵呵,生气了?”

    “哪里有!不和那些破烂玩意生气!”

    父亲阴沉着脸,看得出来对我刚说的话很是不满!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为何事如此。

    “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坐下!今天和你好好说道说道。”不容辩驳的话语和语气,透出无比的生气!

    “山雨欲来风满楼呐”,我心中开始忐忑不安,“父亲一向不发火,是村里出了名的好脾气,而且从不与人争辩。刚才我说的‘哪里有!不和那些破烂玩意生气!’这句话一定惹到他了!”

    摊上了出生以来最难遇到父亲发火的我赶忙正襟危坐,等待黑云下暴风雨的洗礼。

    “中国铁匠人奉我族老祖宗欧冶子为祖师爷,那些发黄的竹片,正是欧冶子穷其一生感悟和心得所著而成,名为《刀剑录》的组成部分。刚著成时并不是如你所见:如此破破烂烂发黄散乱。两千多年前,它由竹、木制成的简和牍编连成册,星辉闪耀都不如它光鲜亮丽。古时的册就是现在的书籍,在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册”字,是这样写的…看,是一个象形字,参差不齐的竖笔,代表一根根的简,中间的横笔,则代表用以编缀的丝绳。因此,所谓的册,就是以简写成的书籍。竹简是中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录样式。小块的竹片、木片称为简,大块的称为牍。”

    “爹,甲骨上的文字是用刀刻上去的,您说的竹简是书籍,那竹简上的文字也是用刀刻上去的吗?”

    “据我所知,实则不然。竹简上的文字是用毛笔蘸黑色的墨写上去的!在竹简上写字的毛笔,笔毫大多较硬,因而能够写很细小的字。故给人一种错觉,认为竹简上的文字是用刀刻上去的。甲骨文上的文字确实是用刀刻上去的。商代已经有了刻写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和铸于铜器上的金文。一些人因此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甲骨和青铜器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载体,这种观点不准确。甲骨文和金文都是因为特殊需要而书写的文字,甲骨文是商王和一些贵族占卜的记录,而金文则是为了纪念一些特定的事情而铸刻于铜器上的文字。甲骨和青铜器都不是当时真正流行的文字载体。商代把史官称为“作册”,史官是专职从事历史记录的官员,每天与简册打交道。商代通行的文字载体应当是以竹、木制成的简牍。”

    “祖师爷将《刀剑录》写在简牍上容易理解,可随后为何又写在文字载体羊皮上?”

    “《刀剑录》以祖师爷感悟和心得为本源,由其开著,并非他一人完成,而是由祖师爷及其族中后人共同完成。它是一部不断改进完善、汇集欧阳家独特炼铁、铸造术智慧的书。后人将其写在羊皮上,大概是觉得竹简太重;再者年代久远后,编缀的丝绳会断,不便于携带保藏保存。”

    “那我祖父的死,不仅仅是因为不为日军打造军刀吧,应该与《刀剑录》有关!”

    “既然你看出来了,再向你隐瞒意义不大。尽管我们欧阳家一直老实本分做人,低调行事,不向外人说是欧冶子后人;也从不向外人透露让所有铁匠人都梦寐以求的祖传秘籍《刀剑录》的存在。但依然不能阻止黑暗之人,对《刀剑录》中名刀名剑锻造方法的觊觎。为此,我族中人代代选定保护此书的传人,这个人遇到危险,必要时必须舍命保书。

    从古至今,世人因争夺此书而引起的杀戮纷争有数十次之多,不乏有族中人勾结外部黑暗势力共同发动。数不胜数之人因此书丧命。你的祖父是第三十六代传人,他当时就是为了保住《刀剑录》不落入族外之人的手中,而舍命牺牲!《刀剑录》的存在是欧阳家再次被灭门的真正原因!《刀剑录》能传下来真是不容易,多亏欧阳家族无比坚韧不拔!”

    “是啊。祖师爷之后到现在已有两千余年,怎么才传了三十六代?第三十七代传人定是父亲您了。”

    “你的祖父是老祖宗欧冶子第七十二世孙,守护《刀剑录》的第三十六代传人。之所以传了三十六代,是老祖宗定下的《刀剑录》只传改姓欧阳的我们这支,并且传双不传单的规矩所致。规矩中蕴含着老祖宗悟出的人生智慧。如果每代相传,首先会导致家族内乱,引起代代人为了这个位置相争;再则每代相传,人心容易懈怠,不追求上进,不利于此项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孔子说过,“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讲述了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老祖宗正是受此启发定下了传双不传单的规矩,不争不群不私不党之人才可以做我族传人。现在,仅仅传了三十六代你明白了吧。自然第三十七代传人在你这一辈,并非我。”

    “原来如此啊!爹,儿子刚才说的话您不要放在心里。《刀剑录》在您这里,那么第三十七代传人就由我来做吧!儿子必然不会给您丢脸,给欧阳家族抹黑。”

    “还是不要做的好。在亲人被杀后的一天夜里,我潜回家中,在炼铁炉灶基之下的密室中找到了《刀剑录》的组成部分简牍和羊皮,有几十斤之重。悲怆无助迷茫的我真想一把火把它给烧了,让其彻底从人间消失,免得以后继续引起世间之人为了争夺它而起的腥风血雨!几次,火把就快要点燃它们之时,父亲慈祥的面容却总会出现在我的眼前。看着这些让父亲乃至整个家族舍命保护的东西,我没有下去手。烧掉不成,但也不能让此书留在此地。为此我将其背在身上,万般小心行事赶路,从老家带了过来。一路上风餐露宿,再加上年月久远,书中编缀的丝绳断了。平常你看到我在看那些散乱的竹片,其实是在做梳理连接工作。在你睡觉的时候,便用绳子将他们全部编缀,现已完成。可是,此书少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唐朝时的第十八代传人写的,还有一部分就是你爷爷写的。”

    ……

    父亲曾经多次对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劝导,也没有打消我想要成为欧阳家《刀剑录》第三十七代传人的念头。他想要扭转我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执意暂时失败了。

    于是,在我八岁这年的一天,他开始给我讲铁匠人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当然还讲了铁匠人的最高追求,“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的中国名刀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