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王师北定 > 第036章 天行有常 不可怨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036章天行有常不可怨天

    从满营出发到现在,不到一个时辰,金门已在望,我要黄芳度姊弟三人也仔细观察,金门的地形、地貌、岛屿、礁石、水流方向、水流速度、风向、风速、水深、水域范围等。

    这些都是影响船只在水面航行的各项因素,说不定因为你我的用心,可以拯救许许多多人的性命。因为金门是我军撤走,最大、最重要的据点,将有数万人,数万石的资财、生活必需品,要从此地撤退。

    过了金门,西边是厦门弯,东边是大海,风景又回到海天一色了。我向三人解释,为何要注意天地之间的变化,过去中国人不注意统计,有些现象如果有长期搜集的统计数据,就可以归纳出结论。

    譬如台风,它的好发期依照校长的观察、统计、归纳得出的结论,在东海至南海之间,尤其是以清水??为中心,上、下各400里的海上,是在自立夏之日,四月十至十二日之间起,至霜降之日,九月五至六日止,是台风的好发期,而且台风的发生地,也是从北往南,随着时序下移。

    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五月,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第一次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大羊山海域遭遇台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郑成功及其父、子三代,都在以清水??为中心的海上讨生活,却对于海上威胁最大的台风一无所知,每年四、五、六、七月,正是台风往大羊山海域袭击的高风险季节,郑成功却在这时候闯入,其失败是因为无知,严格说是完全不能归咎于天意的。

    所以《荀子天论第十七篇》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荀子天论第十七篇》虽有许多迷信之处,但基本上是对的,剔除迷信部份。

    它的意思是: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人们要去体会它,以合理的行动去适应,自然就会吉利。以不合理的行动,违反自然就会遭灾。违反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不能使人吉利,而遭到的灾祸,也就不能怨天尤人了。

    那我们要如何去体会,自然规律的运行,做到趋吉避凶呢。

    我们要去注意天地之间的变化,详细的纪录各种变化的细节,统计这些长期搜集的数据,分析其间的关联性,就可以归纳出各种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不要妄想去与天地抗衡,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将来我们到了复兴基地,除了主要根据地新南京之外,我们会在吕宋岛北端巴斯可岛、东宁地区的台东、花莲、宜兰,共设立四个前进基地。

    南北成一直线,幅员辽阔,南北两个端点共有2500里的距离,除可分散风险,亦可相互呼应,同时可以广泛搜集自然运行变化的规律,找出最佳的行动时机。

    这时船行进入了,漳州地界的外海,离开稍微富庶的厦门、泉州一带,但见远处山峦起伏,只有海边,偶有一些小渔村,点缀其间,所以古来闽省有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经实测结果,闽省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生活不易啊!

    顺治十八年,迁海令一出,原来靠海为生的人,只能入山去啃树皮了,没天理啊!所以顺治就死在顺治十八年当年。

    这时船舱里传来煮鱼、煎鱼的味道,自从我鼓励种菜、捕鱼以实军需,每条船都备有渔网,现捞现吃,营养丰富,又省军需。

    不久传令官来请示,午餐已备妥,是否入船舱用饭或摆到甲板来,我说不要麻烦大家,就都在船舱用好了,用完午餐,休息片刻,就应可抵达目的地了。

    抵达铜山岛铜陵镇,只用了不到五个时辰,航海有其便利之处,勿庸置疑。

    但见铜陵镇总兵官靖海将军施琅已率领杨富、林顺、何义等主要将领,列队于渡口等候,我急忙下船口称:有劳各位伯父等候,不敢当、不敢当,罪过!罪过啊!

    施琅反而客气的说,罪过的是我们啊,把公子老远请来,造成不便之处尚请见谅啊!我说大家都是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不分彼此。

    说罢一一与诸位伯父见礼。我说:请左都督林顺带路,与我们同去莆美镇可好?希望天黑前能赶到,明天一早就要迎接前来报到的学生,今天就暂时在此别过,先与各位说再见??

    经施琅首肯,林顺与我上船与施琅等人挥手道别,原船往铜山湾内行去,这时铜山湾内淤积还不算太严重,但是还有几处险滩,都是靠林顺的指引才避过的。

    因此将来莆美镇与铜山岛之间的行船,恐非林顺派人引导不可了。

    不过林顺说,将来莆美镇与铜山岛之间的行船,将以平底砂船为交通船,而且都是老水手,不会有问题的。

    我点点头道:每位学生现在都是家里的宝贝,未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一切以安全为要,今后都以白天行船为原则可好。林顺点点头称是。

    天黑前,我们抵达莆美镇,我请大家一齐动手,将报名的一切准备工作先做好,再用晚餐,我问林顺制服的裁制厂商有否已洽妥,林顺说一切都准备好了。

    当一切工作都落实,点起蜡烛,大家安心地享用晚餐。

    餐后由林顺带领大家到宿舍区,我先将芳兰、方菊两姊妹安顿好,才到男生宿舍,传令官已将我的房间点了蜡烛,银两则放在床下。

    我先看了众人的状况,黄芳度仍睡学生房间,我看一切妥当,要黄芳度早点休息,便回房开始着手新式火枪的研究。

    第二天是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铜山分校报到的日子,事前我完全无法掌握报名人数,只能随机应变,现在书包、教材、校规仅剩115份,也不知是否够用。

    如果不够用,对于没有领到的同学,将造成不便,但也不是不能补救,只是得费点心思。

    凌晨鸡尚未鸣即起,由于天色正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对陌生环境无法看到甚么,因此决定先漱洗,为免吵到旁人,我到宿舍的尾端小声的漱洗。

    天色刚擦亮,我绕着男生跑道,跑了一圈,由于营区比泉州满营略小,内圈不足8里,因此在大门口处,特地绕道渡口,再转回来,刚好是8里,而渡口是营区专用的,也不会有跑出营区之虞,此应是林顺的巧思。

    跑了一圈,天色渐亮,我到教室,两间教室相隔一片花圃,花草都是新栽种的,两边墙上还留拆痕,显然为了让教室之间留一些空间,也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较优雅的读书环境所做的刻意安排,真是煞费苦心。

    两间教室各约可容纳100人,有桌有椅。女生宿舍也是安排在大厅旁,紧靠着大厅,但都是临时增建的竹子结构,省钱又优雅。

    女生晨练用的走道,也是绕着大厅及女生宿舍外围,一圈正好是两里。

    男生宿舍是由营房改建的,所费不多,只是增加了一些隔间。这一切都让我觉得非常的窝心。

    这时林顺也出来巡视勤务,看到我马上跑过来,我抢着喊:伯父早安!林顺问我看了营区之后,有没有需要改进之处。

    我着实赞美了一番,但就怕教室恐怕不够大,但这也是因地制宜,此时也不宜增建大型屋宇,但届时恐怕无法合班上课。

    这个营区还有一项优势,地点选得真是没话说,附近人口不多,而且是在漳江里的一个江心州,里面没有居民,因此也没有泄密的困扰。

    这时传令官来问,是否在大厅用早餐,我问林顺:伯父是否适合在此共进早餐?林顺点点头说好,用餐前我特地再向林顺道谢,尤其是这个地点好,将来要把它作为,国家永久的军事学校,比后世的黄埔军校还要优美。

    早餐过后,陆续有学生三三两两进来报到,裁缝师傅也在一旁准备着,整个上午报到的人数不多,大家都有点泄气。

    今天办理报到的人可多了,五名教职员,黄家三姊弟,三名传令官,每个人平均办理不到三个,我安慰大家,这里处在山沟里,不易到达,人少的时候,趁机休息,等到下午有得你们忙的。

    午餐时我要厨房,把没吃的餐盒送回去温着,果然午时过后,人渐多起来了,而且是饿着肚子来的。

    到了申时末,太阳逐渐偏西,来人渐少,应是已接近尾声了,两个班分别招收了75、78人,而且女生不少。还好林顺早已请人增建中,而且他是事先有准备的,竹子、黏土、稻壳、工人、师傅都在,正热火朝天的努力干活着。

    到了晚餐前,已没有报到的人了,统计结果中华青年营有81人,中华少年营有78人,合计159人,其中女生48人,正好把原先预备的女生宿舍住满,新建的六间全用不上。

    林顺有些懊恼,我说伯父,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啊,你这是料敌从宽、御敌从严,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所有的事情,是给我们最佳的示范,伯父不愧大将之才啊,林顺随即释然大笑。

    晚餐由教职员分别带开,到教室用餐,并说明校规的重点,我则陪着林顺在大厅用餐,忽闻营区大门前渡口,有大批人马杂沓声传来。

    只见一名大汉,正在指挥众人下船,身旁立着一位少妇,手中抱着一名尚在襁褓的幼儿,另一只手牵着一名小男童,我一看就知道,是广东水陆师提督吴六奇,亲自领着学生自虎门镇赶来了。

    我请传令官要教职员们,留一部分人照顾就宿事宜,其他人来此用餐,准备继续办理报到事宜,同时交代厨房加饭食,送到大厅,就陪着林顺出去迎接。

    吴六奇看到我就抢着说,这漳江真是不好走啊,比到金门还远哪,看我把孩子们累得晕头转向的。

    我说:军门大人辛苦了,以后用海船行走,务必到铜陵镇请总兵官靖海将军施琅派人引导。

    接着请吴六奇介绍身旁的少妇,吴六奇说:我就知道她舍不得孩子,指着妇人,这是拙荆,指着小男童这是小儿吴丰,名字是拙荆取的,只希望她将来丰衣足食。

    指着襁褓中幼儿这是我军中一位同僚的遗孤,拙荆说要为我积德,坚持收养他,并取名林足,希望他们义兄弟俩,将来都能衣食无缺。

    接着指着身旁两个女孩,她们已可参加中华青年营,应照规矩来,一视同仁,我就不介绍了。说罢哈哈大笑,状似极为愉悦。

    我看一群半大小子,都有些疲累,问昨晚都没睡好吗?吴六奇答,昨晚到广澳湾时已天黑,因此没进汕头,只让船只靠岸,一干人等都在船上休息。

    倒是便宜了当地的蚊子。我说没关系,年轻人吃顿饱饭就好了,赶快进来吧!

    说罢,我向舵主蔡德忠行礼后,抱起吴丰,他也不认生,就一起进入大厅,我说先开饭、喝水,报到的事,等用完晚餐再说。粗略一算,来了四十多个学生,女生也有十几位。

    我向着林顺说,伯父的战术成功了,林顺也哈哈大笑。吴六奇好奇地看着我们,我把刚才林顺为了增建女生宿舍而懊恼的事说了,吴六奇也哈哈大笑!

    用餐完毕,天色渐暗,大厅点起蜡烛,继续办理报到手续,我与吴六奇、林顺说着话,芳兰领着吴夫人跟婴儿去安歇。

    我问吴丰要跟娘亲住,还是住男生宿舍,吴丰说要住男生宿舍,吴夫人颇有不舍,吴六奇说先住男生宿舍吧,不行再说。

    过了半个时辰就完成所有报到手续,统计结果中华青年营有122人,中华少年营有102人,合计224人,其中女生64人。

    我宣布明天晨练取消,让同学们多睡半个时辰,请教职员转达全体学生。我请林顺找人将两间教室的桌椅各加到130个,明天早餐前完成即可。天色渐晚,各人相互作礼毕,一一回宿舍安歇。

    回到宿舍,我把报到的学生统计一下。黄梧部:42人。李率泰部:12人。周全斌部:13人。郑袭部:5人。方大洪部:10人。吴六奇部:50人,包括寄读生吴丰1人。施琅部合计:93人,其中施琅本部:5人,杨富部:45人,林顺部:30人,何义部:12人。

    来报到人数的分布合理,符合我的预期,已颇有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志同道合的步调,并有让全军整体,持续朝正向发展之势。

    之后我继续研究新式火枪与刺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