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王师北定 > 第073章 阴历阳历 仍需互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073章阴历阳历仍需互补

    午餐的时候,船刚好航行经南澳岛,我邀黄芳度、杨雄两位男生及传令官拿着便当到甲板纪录数据,请黄芳兰带领黄芳菊、吴仪、吴芊、周令慈、郑绵、杨欣七位女生留在船舱避日,中午海上阳光对女生而言实在太强了。

    船经过了南澳岛,两边又是浩瀚无垠的大海,午餐后我又进入船舱,请传令官将事先画好的地球、太阳、及月亮的位置关系图放在桌上。

    我说接着我们来说明月亮的阴晴圆缺,我指着月亮,说道:月亮总是绕着地球转,地球也总是绕着太阳转,三者互相不离不弃,所以不管你在山南山北,或是你在北京、铜山,你所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个。

    所以东坡先生所作的一首诗《水调歌头》里说千里共婵娟,是完全正确的,其道理在此。

    我接着说,我们今天先说月亮,月亮每月绕着地球转一圈,当它与地球、太阳排成一直线时,月亮面对太阳而背对地球时,因为阳光都被月亮遮住,我们只能看其黑暗的背面,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一部分的太阳光。

    因此它的背光面事甚么也看不到的,这时叫做月阴又叫朔月或叫新月,也是每月的初一日。

    当月亮与地球、太阳排成一直线,而月亮同时面对太阳和地球时,因为阳光照在月亮上,我们就能看到皎洁的月亮,叫做月晴又叫望或叫满月,也是每月的十五日。

    当月亮往上转,我们可以看到一部份的月亮,叫做上弦月,细分上弦月月相的变化依序是朔、新月、眉月、上弦月、盈凸月、和满月。

    当月亮往下转,我们也可以看到一部份的月亮,叫做下弦月,细分下弦月月相的变化依序是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晦和朔月。

    上弦月是指农历每月上旬的弦月;下弦月是指农历每月下旬的弦月。值得注意的是,从中文的语源上来说,也是吻合的。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下一个朔,或从望到下一个望的时间,叫做朔望月。

    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天又六个半时辰左右。比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为一年365天,而每年12个朔望月,比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365天还少了大约11天。

    这少的天数累积的结果,通常每隔二到三年就需要另外插入一个闰月才能补足,使得太阳历和太阴历可以互相同步。

    所以东坡先生说明月几时有,又说月有阴晴圆缺,也都是完全正确的,其道理在此。

    我今天说的,比黄芳兰纪录的补充教材又多了一些资料,我请大家先消化消化,因为船到了汕头附近的广澳湾,我要出去纪录一些数据,等我回来再继续讨论。

    等我记录完数据回到船舱,这次换吴芊首先发问:她指着事先画好的地球、太阳、及月亮的位置关系图说,这三个物体为何总是你绕着我转,我绕着它转,三者互相不离不弃,千百年来都不变吗?

    我说道:这涉及另外一个学问万有引力,我们等一下会说明,先请大家对于月亮的阴晴圆缺先提出问题。

    这次换黄芳兰发问:既然朔望月平均长度约为29天又六个半时辰左右。比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为一年约365天,而每年12个朔望月比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还少了大约11天。

    所以每隔二到三年便须插入一个闰月才能补足,使得太阳历和太阴历可以互相同步。为何不选一种历法来用,以省却人为调整才能同步的困扰。

    我说道:黄芳兰这个问题可真大呀,事实上也困扰了天文学家两千多年了,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办法。

    可能千百年后,仍要两者混用,互相调整同步运行下去。其原因我来说明一下,其道理有些深奥,权当课外补充数据,要作笔记的人无妨,不记亦可。

    远在春秋时代,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在黄河流域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在天文与历法上的重要位置。

    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的一种表达方式,根据的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弧度等分为24份,也就是一个圆周360度,每15度为一个节气,也刚好就是一个月有两个节气。与太阴历比较,节气在太阳历来说,是相对固定的。

    节气的分类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农耕生活所使用的。

    古人在长期的采集或渔猎以至于进步到畜牧、农耕的生活,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的圆缺、气候的寒暑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若是善加利用这些天文历法的知识,对于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这些历书是供识字有文化的人看的,一般广大的农民大都不识字,所以就将这些天候变化的知识变成口诀、谚语,方便大家可以口耳相传。

    让偏乡的农人也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什么时候要注意什么事?

    所以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了许许多多的谚语,这些谚语简单顺口,很方便流传和记忆,传统上一直是农民代代相传的知识宝库。

    不过,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反映了黄河流域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对于其他地区,有些现象适合,但有些节气就不一定合用了。

    不过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也发现了,所以不同地区流行的谚语是常有不同的,比如以种棉花为例,棉花要在天气刚脱离寒冷时才能种,所以华中的谚语是清明前、好种棉;华北是谷雨种棉、正当时。

    到了闽南的平地,几乎一整年大半时候都算是黄河流域的夏天,节气基本上是不能当作我们农耕的指导。

    依循二十四节气的运转,我们若能从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体会到自然的节奏,让自己依时吐纳,活在当下,重新看到人与自然万物及太阳运转的关系,那么或许才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生命节奏,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

    至于太阴历,明天我们就要讨论潮汐作用,那就非要依赖太阴历不可,所以两者都不能舍弃。

    尤其是航海人,潮汐作用的影响很大,深切的认识它,可以减少很多的海上事故。

    但是太阴历对于一年四季及24节气的变化,却毫无关联,因此两者还是要继续混用下去,实不得已也。

    讲到这里天色已经有点昏暗,交通船正好准备停靠在今晚的预订宿营地……汕尾的冬瓜屿,也正好是铜山到虎门镇广东水陆师提督府吴六奇部的半途多一点。

    我仔细一看是吴六奇本人,正领着长房舵主蔡德忠在岸边等候着,我跑到船头向他们挥挥手,吴六奇、蔡德忠都还没认出我,但也挥挥手作答礼。

    船一靠岸我要大家小心下船,自己却一跃而下到了吴六奇面前,说道:怎敢劳动军门大人及伯父亲自来迎。吴六奇哈哈大笑,说道:主公第一次亲自来到我的辖地,我再忙也要来迎接呀。

    却见吴仪、吴芊也是半跑着过来,对着吴六奇盈盈拜倒,口称:女儿给父亲大人请安,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吴六奇一下子愣住了,说道:怪事!怪事!你两个丫头以前见了父亲,就像见了仇人一样,今天发生了甚么事,怎么都变了,才上学几天就有这么好啊。

    吴仪、吴芊齐声说道:校长说父亲大人是义薄云天、顶天立地的好汉。没有校长教导,我们一直都误会了父亲大人,请父亲大人责罚。

    吴六奇茫然地看着我,我说我告诉她们,你过去降清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其他你们多聊聊,享受天伦之乐吧。

    吴六奇一时感触哽咽,眼泛泪光,点点头称感佩主公的提点,大恩不言谢了。

    吴六奇不改大英雄本色,心情很快平复,领着大家向宿营地而去,说道:我听说你们以前弄了个营火晚会,我也照猫画虎弄了一个,就不知合不合用。

    我说助教们恐怕都饿了,不管是猫是虎,能填饱肚子的就是好样的。

    到了营地,有十来个战士,分别忙着烤肉、切肉、盛饭,各忙各的,大家真饿了,围了一圈坐下来,一位战士马上拿了一份给我,大家都吃得满嘴流油不亦快哉。

    时值盛夏,我将材火抽掉一半,顿觉清爽多了。吴仪、吴芊一边一个,搂着吴六奇的手,叽叽喳喳地不知说着什么,只见吴六奇幸福得不得了,一直笑呵呵个不停。

    我建议每个人都抄一、二份军歌给战士们,今晚我们来唱军歌,希望首先把我们的军歌传布到虎门镇广东水陆师提督府各部,战士们大多不识字,我说没关系带回去给识字的人,传布的越广越好,今晚你们照着哼照着唱就可以。

    一时军歌响彻整个夜空,连带原本浑浊的天空也变得星光明媚,星星闪烁间,就象远方的亲人在对你眨着眼睛,战士们即使不识字,跟着哼几遍也都会唱了,个个狼嚎起来,声势煞是惊人。

    今晚唱得尽兴,我怕大家把喉咙唱破,明天就要不舒服了。我站起来,说道:别一下子唱太多次,大家休息一下,校长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缘由是早上杨欣的问题,及下午吴芊的问题。

    因为都涉及了高深的物理原理,使我想起作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须具备锲而不舍的追求,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一个人就具有这种精神,我来说说他的二个小故事,给大家一个启发。

    这个人叫牛顿,他是比佛朗机还要往西的一个叫英国这个国家的人。有一天牛顿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脑子中灵感闪现,想到了一个问题,便立即进了书房。

    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吃饭,而且把他的那份餐也全吃了,剩下的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

    等牛顿想起,出来后,见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另一个小故事是,牛顿后来成为人人尊敬的大学问家,但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衣服乱穿,袜带不系好,裤子也不扣好,就走到街上。

    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物理原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当然校长没有要大家像牛顿一样变成神经兮兮的,但做学问就必须要有一心一意,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追求,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可能成就大业。

    故事说完了,我将营火再添一点材火,请女生睡内圈,男生、战士、吴六奇、蔡德忠和我睡外圈,明早一样,天一擦亮就要启航,请大家早点睡。

    我和吴六奇睡一个帐篷,我问吴六奇我把他的事迹提前说出来,不会怪我多嘴吧?吴六奇哈哈大笑,这又不是丢脸事,你帮我找回了家的温暖、消除了亲子之间的隔阂,我只有佩服你。

    次日天方破晓,我邀吴六奇、蔡德忠同船,吴六奇却要我们坐他的船,他说零丁洋可不好走,大小岛屿近百个、暗礁无数,你们的船就在此修整几天吧。

    我一听有理,交代好后,全部人员都上了吴六奇的船,上船之后自有吴六奇招呼,我就在甲板观察、记录相关数据,俟船进入红海湾,我请大家进入船舱上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