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王师北定 > 第364章 有土有财 土地是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64章有土有财土地是宝

    与联合参谋本部及诸位行走共同探讨,我国未来在南海温和灭国策略等事宜,总参谋长悦远侯当即指定托特负责越南、席特库负责寮国、达哈塔负责占城、柬埔寨、噶尔汉图负责暹罗、马来西亚、浑托负责缅甸、佟国瑶负责印度尼西亚。

    联合参谋本部诸位行走会后即主动分别与新圣市悦远侯、新达市致远侯、新塔市任远侯、新卡市黄文正公及马尼拉定远侯保持联系,此次之情报搜集等相关情资之获得,均具有危险性,一切工作以保命为第一要务,完成任务之方法多重,不必冒生命危险勉强从事。

    今宵离别后,我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在家,所以今晚是家庭时间,我就不留饭了,恰巧欣儿半扶着仪儿回来了,岳父大人悦远侯一看马上问道:仪儿??怎么了?

    仪儿说道:我一点事也没有,是王上要欣儿随时注意我、保护我,不要让我磕着、碰着了。岳父大人说道:王上对??真是没话说的啦,??有没有要交代家里置办的,只要??开口,都没问题。

    仪儿说道:谢谢父亲大人,有王上操心就够了,您就等着当外公吧!

    今晚是家庭时间,吃完丰盛的晚餐,三个人在花园里散步一会儿就匆匆回房安顿,一个晚上真是数不尽的柔情蜜意,道不完的旖旎风光。

    次日一早一起用过早饭,看着仪儿、欣儿去上工,我即上了马车前往新卡泉州本校,准备合班上课一天,今天将以数学的几何、代数为主。到达时间早上第二堂课还未结束,马车直接开到宾馆,我们下车梳洗一下。

    梳洗完毕出了宾馆,看到半年多未见的校舍及整体环境,已有学府风范,校舍俨然,藏身于高大乔木之后,隐隐约约,由于是上课时间,人迹沓然,静谧而肃穆,漫步其间颇有出尘之感。

    没多久下课了,是少年营先下课,但见施世纶箭一样的飞奔到校门口张望着,我叫着他,他头也不回地望着远处,这时同学们都看到我,一起叫他,他倏然回头,又是箭一样的飞奔到我怀里,紧紧的抱住我,却早已泪流满面。

    施世纶轻轻的用他的小拳头捶着我,说道:你就是都不来。我说道:你们学校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要来就要专程来,还好现在驰道畅通了,要来方便多了,以后会常来的。

    说话之间,青年营的同学们已经将课桌椅搬到少年营教室,准备合班上课,午餐也备妥了,我将施世纶轻轻放下,帮他擦干眼泪,牵着他的手进入教室,同学们都面露微笑,看起来施世纶现在人缘不错。

    施世纶回到座位,大家都安座毕,一起吃饭,教职员依往例与我同在一排面对同学们,饭后同学们又都不走了,想听一些课外的学问,我说道:那就请发问吧!

    有位青年营的同学发问:我国这次南进政策成果丰硕,但是其中有许多是人烟稀少,而且是从未开垦过的生地,我国取得这么多这种类型的地,也不见得照顾得来,是否值得?请校长释疑。

    我回答道:谢谢这位同学的问题,《礼记.大学》平天下先治国篇有云: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土地尤其是土壤润泽的可耕地,其实是宝物,它不会增生只会越来越稀有,中国历朝历代的衰败,大多是人口增生,食指浩繁,但是能生产出食物的土地却只有更少不会更多,最后是饥饿的人民将政府送上断头台。

    当改朝换代,残酷的战争结束之后,人口锐减了,社会秩序重整了,通常人口都仅剩前朝的一半,粮食有剩余了,粮价平稳了,社会各界又开始歌功颂德,事实上这都是自然现象而已,过了一段承平期,人口开始增生,恶性循环重演,如此循环不已。

    因此拥有更多的土地,尤其是土壤润泽的可耕地,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宝物,但是土地再多究竟有其极致,因此我们也要利用科技将土地的价值予以极致化,同时将人口增生做一个限制,使两者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平衡关系上。

    这位同学提到我们此次取得的土地,有许多是人烟稀少,而且是从未开垦过的生地,我国取得这么多这种类型的地,也不见得照顾得来。我记得我们刚到新达市,我曾访问过一个早期中华移民的聚落。

    他们是从泉州石狮来的,全部都是三房以后的子弟,也就是老家只能提供长房、次房生存,三房以后就必须外出谋生,否则只有大家一齐饿死。当人口增生到某一程度时,会达到粮食的饱和点,人口就必须要开始分?。

    当时到达新达市谋生的早期中华移民生存条件有多恶劣,各位不敢想象,西班牙人要抽税三成,少报要屠村,所以只敢多报,还有原住民来要求分润,一年来好几次,所以日子过得战战兢兢的,朝不保夕的,但是还得过下去。

    只要生活能有保障,原来人烟稀少的土地就会有人主动过来,如果政府增加一些奖励措施,譬如治安维护、耕牛出租、低利率贷款、统筹水利工程等等,来的人就会来得更早更快,华人,尤其是闽、粤人士一向生存不易呀!

    这个问题答得有点长,答完时已快到上课时间了,我要同学们起来活动一下,准备上课。休息时间施世纶过来问,说道:历朝历代的君主为何都不知向海外拓地,让国力延伸,让国民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我说道:你这是一个好问题,等一下由我来统一作答,让大家一起都来听一听。

    过了一会儿,上课时间到了,同学们都回到座位上,我说道:刚刚有位同学问道历朝历代的君主为何都不知向海外拓地,让国力延伸,让国民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现在我来统一作答,答完再上课。

    首先,我国的宫廷教育制度,历朝历代的君主,除了出身草莽的君主,如汉高祖刘邦及明太祖朱元璋以外,都不知民间疾苦,三国时期曹操有一首短歌形容三国时期的惨况: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到了晋惠帝年间,由于国家承平数十年人口逐渐增加,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并不是晋惠帝特别笨,而是中国的宫廷教育让君王无法理解民生疾苦,所以不懂百姓肚子饿了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事实上,大臣也多不懂,国人都重视嫡子尤其是嫡长子,有世袭的官位都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早死或有疾病则由嫡长孙继承,再不行则由其他嫡子依序继承,庶子几乎毫无地位可言,只能分润少许家产。

    在朝为官的绝大多数是珍贵的嫡长子,从小就被众星拱月般供奉着,也是不知民间疾苦的一群,他们会将地方上有百姓被饿死的事向朝廷奏报,已经很了不起了,要他们想办法那是门都没有。

    至于历朝历代的君主为何都不知向海外拓地,问题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都穷于应付北方苦寒之地,前来为其子民寻求生存之地的异族,根本无暇顾及百姓疾苦,即使偶而想到也不敢想要向海外拓地。

    在整个国史中,除了目的不明的三保太监下西洋,依据《三国志.吴书》只有东吴时期,孙坚曾经遣数千人来探视过夷洲,但是所谓夷洲应该就是指东宁地区,不过也不知为何,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就是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占有东宁的沿海地区。而我国是实际上拓地数千里近万里,和平统治三百万余原住民,一百万余中华移民唯一的政权。远洋航行一向被国人视为畏途,其中的艰辛当然很多,却也是好男儿开疆拓土,志在四方,蕴藏无穷希望的宝藏呀!

    在往后的一整天里,我都带着新卡泉州本校的同学们一同对付着数学的几何及代数,同学们学得辛苦却都很有收获,高昂的学习情绪一直维持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