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盛唐红妆扶龙局 > 第四章 储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修在院中用方口瓷碗舀了一碗已经风干的玉米粒,倒在鸽笼的食盒中,白鸽眨了眨眼睛,轻巧的走了过来,将脑袋扎进食盒中,啄起玉米粒吞到了肚子里,张修看着这群活泼的白鸽进食,露出微笑。

    此时传来一阵脚步声,李适之和韦坚两人一前一后从圆形拱门走进院中。

    此二人与张修皆是好友,因此管家未曾通报二人便径直进入院中。

    “张兄好雅致,喂个鸽子都能如此出神?”韦坚之眉眼轻挑,笑着调侃道。

    “我不仅在喂鸽子,我还在和他们聊天。”

    “张兄听得懂得鸽子在说什么?”韦坚好奇道。

    李适之背着手走过来,看着正在觅食的白鸽,故意道:“这么说来,我也能够听得懂鸽子在说什么。”

    “哦?”张修饶有兴致的问道:“愿闻其详?”

    “它们在说,玉米粒只能填饱肚子,要想快活,就要喝酒。”

    两人听闻李适之如此玩笑,皆开怀大笑。

    韦坚道:“看来你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一个酒字。”

    张修故意叹了一口气,“我就说李适之来的话,我去年酒窖中的好酒又要被喝光了。”

    李适之笑道:“我一定会给你留一点的。”

    三个人谈笑间相协进入正房,张修命人摆上好酒菜肴,一巡美酒入喉气氛更加活跃。

    李适之道:“年关将近,太子推荐的几个人倒还算是品性兼优,而李林甫给我的名单中,政绩平平。”

    韦坚道:“太子和寿王之争,越演愈烈,你置身其中,定要小心应对。”

    李适之摇了摇头,“他是在试探我。”

    韦坚诧异道:“试探?”

    张修表情平静,倒没有丝毫吃惊之色。

    李适之解释道:“相比朝廷的三省六部,李林甫都研究了一遍,我是去年才中的状元,在朝中资历尚浅,没有什么人脉,按照辈分算起来我还是他的亲戚,我知道李林甫想要的是什么,我既不能表现的太敌对,又不能表现的太通情达理,所以太子和寿王推荐的人,我都没有呈报。”

    韦坚不解道,“那你岂不是得罪了太子和寿王。”

    李适之摇了摇头,“他们应该谢我。”

    “你又在买什么关子?”

    “难道你们对今年陛下下达的严令都视若无睹吗?”李适之喝了一杯酒,接着道:“我查出吏部有两人伪造考绩,昨日我已经向陛下呈上奏折,不出所料,今日陛下定会令大理寺严查此事,若在这个时候我将太子和寿王的名单呈上,这些人岂不是受到牵连?”

    韦坚眉眼一挑,“好一个反客为主,如此一来,李林甫便无机可乘。”

    张修似乎看出了李适之真正的用意,“虽然看起来你保持者中立,实则你还是维护了储君。”

    李适之的眼神中发出了光,“知我者,张修也。”

    韦坚没有想明白皱了皱眉,“什么维护储君?我怎么没有明白,张修,你快说说,你们到底在卖什么关子?”

    “太子为储君之尊,百官庇护,只要扼杀那些觊觎储君之位的人的机会,便是对储君的保护。”

    韦坚恍然大悟,点了点头,“瞧我这鱼木脑袋,只是你这样做,太子能够明白你的用意吗?”

    李适之顿了顿,“殿下不明白。”

    张修看着杯中的酒,表情也变得有些黯然。

    韦坚听闻李适之说得如此直白,也露出吃惊之色。

    “殿下最近一直热衷于打猎,并且经常和二王饮酒,寿王觊觎储君之位已久,我曾经在朝会之后不止一次的提点过殿下,殿下皆不以为意。”李适之的表情有些黯然,“我没有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愿办事,在朝中只是一个吏部侍郎,没有半点人脉,又是当年废太子之孙,又有很多忌讳,或许在太子殿下眼中,我只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书生罢了。”

    “殿下怎么能如此…”韦坚似乎在为李适之打抱不平,“不过殿下这几日的所作所为确实有违储君之道,其不思念朝廷政务,却整日将心思花在打猎之上,并且经常和二王聚饮,若继续放任下去,定然招致陛下不满,我一定要写个折子给殿下。”

    “贺公和程太傅已经劝谏过很多次了。”张修道:“太子殿下一向喜爱军事,称文人口中的圣贤之道并无实用,贺公无奈只能辞去太子太师一职。”

    “那我们三人一起给殿下写折子。”

    “最近陛下对殿下越发开始疏远,今日在朝堂之上,陛下对太子的建言冷言回绝,陛下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定是受到了谗言的影响。”

    “谗言就如一柄利剑,亲如父子能回被这柄利剑所斩断。”张修道:“陛下因为太子的鲁莽,朝廷的一些大政皆取消了太子的主理之责,太子当然心中惶然,殿下之所以和二王走的近,是因为想巩固储君之位,加之殿下缺少礼贤下士之心,不善于纳谏,仅以亲疏利益交结朝臣,在陛下眼中更有结党之嫌,张令为百官之首,公正严明,或许只有张令才能劝得动太子。”张修将目光投向了李适之,“我与韦坚官阶太低,有心无力,只有适之算是宰相近臣,或许可以表露我们的心声。”

    李适之道:“张令持平公正,虽是中书令,却待人真实,从不与任何人私交过甚,自从我担任吏部侍郎之后才与张令有了交往,渐渐与张令熟悉了起来,与张令甚是相投,并且关于太子之事我也向张令提过。张令早已经多次劝谏过太子殿下,只是太子殿下过于依赖二王的助力,不想就此完全斩断,不过太子殿下毕竟还是重视张令的言语,殿下说今后会减少与二王的见面,希望张令在陛下面前建言令其执掌具体政务,如此具体的事情张令当然不能直接明言陛下,只能建言殿下善修德政,待陛下的戒备之心减弱的时候向陛下提出,但是这些皆还是需要殿下的自律和自身德政的修养。”

    张修点了点头,“殿下性情率直,希望殿下能够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方可赢得陛下的圣心。”

    李适之拿起酒杯,“我们虽然官职低微,但是朝廷细微之处我们也要观察,若奸佞之人做出危害储君之事,我们定要阻止。”

    韦坚最为气盛,立即答道:“只要我们三人同心,定能阻止奸佞之人的不轨企图!”

    张修道:“虽然我们官职低微,但是为了朝廷我们也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适之举杯,“来,我们共饮一杯。”

    三人举杯共饮。

    张修明白李适之是有意向自己和韦坚分享朝堂之上的消息,三人毕竟官职较低,所知晓只是也是有限,只能尽力保持朝堂的清正之风,三人各自心中了然,便没有再继续此话题。

    张修便将话题转移至马上举办的上元诗会上,“上元诗会将至,听说京城中的客栈和茶楼现在都已经陆续有人入住了。”

    韦坚一直在关注此次诗会,自然了解的也最多,开口道:“何止住满了人,我听说雀跃楼昨天进行了一次比试,一个男子以红豆为题目,与十数人吟对,竟未尝败下阵来。”

    “看来上元诗会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有人按耐不住了,今天的诗魁之争或许会很精彩。”

    去年上元诗会,当朝状元李适之获得了诗魁,当时有一篇诗歌和李适之不相上下,便是张修的诗。

    李适之早已经决定今年不参加诗魁的争夺,开口道:“每年皆人才辈出,若上一届的诗魁与当届竞争,也并无太多的趣味,今年我只负责喝酒。”

    张修也明白李适之和张修如此做的含义,随即也露出微笑,“张令的诗,清平省约,淡雅悠远,其为宰相之尊,也一直重视文坛的发展,重视科举诠选,相信今年的诗会一定有很多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