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盛唐红妆扶龙局 > 第六十七章 隐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楼兰。

    伏色摩那的王府的牌匾已经被摘了下来。

    楼兰王下令赏赐郭子仪黄金一百两,李默、薛琪,赏黄金五十两绸缎一百匹。

    伏色摩那的王府被查抄,所有财产籍没。

    张修和郭子仪正在伏色摩那的书房中翻阅着文书,想从文书中寻找一些红妆的信息,此时李默和薛琪也从门外走了过来。

    还没等李默开口,薛琪便开口道:“我和李默查过了,班察波光是昨天晚上被人带走的。”

    李默看着薛琪抢着说话,等她说完之后才道:“蓝羽在逃跑的时候需要人质,没想到她当时竟然会有这样的判断力。”

    这时,从门外传来一个声音,“还有一件事情,你们有没有发现王府的财宝都已经不见了。”郭子钦穿着一身明光甲大步走来,金色的头盔和护心镜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辉,郭子钦亲自将众人的赏赐运到将军府,接见众人。

    众人见楼兰都督到来,皆行礼。

    郭子钦步入正堂,看着众人道:“诸位不必多礼。诸位一同破获此案,我代表节度使大人对诸位表示谢意。”随即郭子钦将话题转向了此案,“楼兰兵变的计划未得逞,但是蓝羽潜逃,足以看出蓝羽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此人极其危险,我们定要抓捕此人。我已经下令楼兰附近的唐军展开搜捕,而安西四镇范围需要节度使大人协助。”

    张修道:“都督,我也正有此意,蓝羽在西域经营已久,必须在安西展开搜捕。”

    “事不宜迟,请大人传书给节度使大人,在安西四镇抓捕蓝羽。”

    张修行了一个告退之礼,走出了大厅。

    郭子钦将目光移向李默,“李默,此案有你相助也加快了破案的进程,以你的才华,可为朝廷效力。”

    “都督过奖了,此案能够成功告破皆是张兄和大胡子的谋划得宜,李默只不过传递了一些案件的信息而已。”李默作了一揖,“李默不才,只想云游四方,不想进入官场。”

    郭子钦知道李默曾经以皇上钦点的探花而辞官云游,在京城之中也多次婉拒贺知章的举荐,李默的婉拒,郭子钦早已预料,此时倒也没有一丝不快,“这也是你以探花之名当年离开京城的原因?”

    “是的。”

    郭子钦笑道:“节度使大人对你称赞有加。说你的诗有王维之俊美,孟浩然之空秀,你的意思我会禀明节度使大人的,李探花只想云游四方,成为一代诗家。”

    李默笑道:“请都督替我感谢节度使大人,在下悠闲时便作诗一二首聊以自娱,万不敢妄称诗家。”

    郭子钦看着站立在一旁若有所思的郭子仪,沉吟了一阵,道:“西域还很不稳定,你曾是军人,我希望你留在军中,九年前楼兰一役,你是遭蓝羽人陷害,并没有罪。”

    郭子仪沉默了很久,开口道:“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为了九年前战死的兄弟,我一定要铲除西域的红妆。暗战制敌和战场制胜同样重要,只有这样西域才能安宁。”

    郭子钦仿佛是明白了郭子仪的态度,点了点头,“我知道你想要做什么,朝廷现在想得也是同样的事情,你尽管去做,我定会助你。”

    郭子仪对大哥的支持有一些感激,但是却不知该如何表达。

    郭子钦微笑着走过来拍了拍郭子仪的肩膀,“诸位,若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军务在身,我先告辞。”

    众人行礼,郭子仪离开了王府。

    楼兰兵变之后,朝廷提升了边镇的军备等级,加强了边镇军事巡视,也斩杀了一些吐蕃强盗,虽然与吐蕃表面上没有正式开战,但是目前吐蕃是敌国,两国之间边境的冲突无可避免。

    大唐在西域部署重兵便是随时做好与吐蕃开战的准备。

    在九年前,李隆基就准备举国之力与吐蕃开战,当时被张九龄和一些朝臣劝阻,若两国开战,正中了红妆的计谋,吐蕃与大唐敌对是吐蕃国内主战派的掌握吐蕃军事,张九龄认为对吐蕃,在西域一战定胜负,因此李隆基加强西域的军事力量,随时准备在西域与吐蕃进行一场局部战争,以战止战。

    李隆基命令兵部彻查此事,至今为止,朝廷对突然出现在城外的吐蕃军,依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对于楼兰破获兵变的消息,兵部尚书陈希烈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张修粉碎了蓝羽夺占楼兰的计划,忧虑的是他作为大唐的兵部尚书对楼兰城外突然出现的吐蕃骑兵毫不知情,他令兵部整理了西域的军事情报,除了发现吐蕃的强盗之外,并没有发现吐蕃军进入西域的任何线索。

    陈希烈一向对李林甫唯唯诺诺,随着刘羡之在朝堂中崭露头角,因此陈希烈也开始逐渐转变自己的心绪,他决定将此事与刘羡之进行商议。

    六部皆在尚书省,陈希烈拿着塘报亲自来到了刘羡之户部的府衙,刘羡之此刻正在批阅着文书,户部郎中走进刘羡之的屋内,禀告道:“大人,兵部尚书陈大人请见。”

    刘羡之停下了手中的笔,“有请。”

    关于此事刘羡之的心中早有预料,因此他此刻也早已经知道陈希烈的来意,他将狼毫放在了笔砚上,整理了一下书案上的文书。

    此时陈希烈走进了屋中,刘羡之起身相迎,两人相互行了一礼,陈希烈的表情很客气,“刘大人,现在前来不耽误你的公务吧?”

    “不碍事,都是一些部内的公务,陈大人请坐。”

    两人坐到了旁边的红木椅上,户部郎中走进来,将盘中的茶水放至在小茶几上,待户部郎中走下去之后,陈希烈道:“不瞒刘大人,此次前来便是有一事想请教。”

    刘羡之淡淡地笑了笑,“‘请教’二字万不敢当,陈大人请说,若是我能帮得上忙一定不会推却。”

    在陈希烈的印象中刘羡之是一个公明廉洁不争不党之人,不像李林甫每谈一件事情便要算计人心,权衡利弊,因此他说出了心中所想,“这是兵部收集到的关于楼兰兵变的一些消息,刘大人请看。”

    刘羡之心中确认了方才心中所想,接过了陈希烈递过来的塘报,看完之后,刘羡之合上塘报,放在了一边,“陈大人现在是什么想法?”

    陈希烈道:“早在吐蕃强盗开始猖獗的时候,兵部便已经下令边庭各个都督府剿灭,但是吐蕃强盗行踪飘忽,屡剿不灭,此次楼兰兵变,虽然有惊无险,但是身为兵部尚书,对于潜入西域的吐蕃军毫不知情,我难辞其咎,刘大人有经纶之才,又深得陛下的信任,因此特来请教。”陈希烈言及至此,便是表达了在李林甫和刘羡之之间陈希烈选择信任刘羡之,便是不想因为楼兰兵变一事影响自己的前程,想尽力补救。

    “那陈大人觉得突然出现在西域的吐蕃军是从哪里来的?”

    “吐蕃军定是从吐谷浑的沙漠暗中进入了西域”

    刘羡之心中了然,但是他的表情依旧平淡,“陈大人过奖,你我皆是同僚,同僚有难,我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陈大人,你现在心中是如何打算的?”

    陈希烈叹了口气,“我准备据实向陛下禀告,关于潜入西域的吐蕃强盗,是我的疏忽,我会马上彻查,剿灭此患。”

    刘羡之明白了陈希烈的意思,李隆基看到的是楼兰唐军破获楼兰兵变的奏报,而城外出现的数量不明吐蕃强盗并没有任何证据表示是吐蕃军正规军,而陈希烈会尽可能将此事大事化小,然后令边镇彻查,尽快剿灭吐蕃强盗,从而将自己承担的责任降低到最小,关于最真实的情况,朝廷依然蒙在鼓里,李刘羡之心中叹息一声,陈希烈将自己的私欲放在了第一位,将家国安全抛在一边。

    “也就是说,陈大人会可以降低问题的严重性,然后令安西全力剿灭潜入西域的吐蕃军。”

    陈希烈点了点头并没有反对。

    “陈大人或许忽略一点,这是关乎到整个大唐安危的事情。为何西域的吐蕃强盗屡剿不灭,为何其能够聚在一起,形为足以攻城的战力,其中种种皆表明西域存在很多未知的变数,吐谷浑边境靠近西域、河西、陇右,只依靠西域的军力并不能做到万无一失,恰恰相反,陈大人现在要做的是向陛下请罪,指出此事的严重性。”

    陈希烈微微一怔,尽量掩饰着眼神中的羞愧之色,顿了顿,开口道:“请刘大人指点。”

    “陛下最痛恨的就是臣子们骗他,陛下可以忍受臣下的错误,但是陛下绝对不能忍受臣下的欺骗。尤其是手中掌握天下兵马调度的兵部尚书。”

    听到这里陈希烈心头不禁微微一震,许久,陈希烈的声音有些疲惫,“刘大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刘羡之解释道:“陈大人将自己的罪名定地重一点,就说是贬为庶人,永不入京,说到底,陛下对你这个兵部尚书还是比较信任的,他还要继续察查吐蕃军潜入西域的事情,很多人会保陈大人,所以陛下还是要用你,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后,陈大人要查清楚吐蕃强盗进入西域的原因,查明吐蕃在西域的计划,彻底消除此患。”

    陈希烈深深吸了一口气,行了一礼,“刘大人,看来此次我并没有找错人,刘大人的一翻言语,我受益匪浅,若不是刘大人你提点,我定然会万劫不复。”

    刘羡之回了一礼,并没有言语。

    陈希烈眼神中充满了感激,想到了什么,压低了声音道:“我明白刘大人一向高洁,从不与与朝中各派有任何瓜葛,我也向来不喜党争,但是身在朝堂之中,党争无可避免,因此同僚之间的互助便非常重要,刘大人,你我是同僚,今后若有我陈希烈可以相助的地方,我绝不会退却。”

    刘羡之露出一丝微笑,直言道:“这么说来我现在也想起了一件事情想和陈大人商议。”

    “刘大人,请说。”

    “我在青州有一个旧识,任职果毅校尉,此人名叫李光弼,我知他通晓军事,有将者之才,我不想让他在地方继续埋没,陈大人还是按照兵部流程考核,如果他通过考核的话,还请按照朝廷的流程予以擢升。”

    “李光弼。”陈希烈想了想,回答道:“这个名字…我记起来了,此人连续两年在兵部的考评皆是优等,并且为人正直果敢,只不过发过一些对右相不满的牢骚,因此右相特意不让其升迁,陇右军中空缺少一个职位,刘大人反而倒是提醒了我。”

    之前陈希烈摄于李林甫之威,便唯李林甫马首是瞻,如今看刘羡之深得陛下看重,又向刘羡之问计,其摇摆不定,是一个投机取巧之人。

    刘羡之早看出了陈希烈是本性,知道这是朝廷根深蒂固之痛,刘羡之提到李光弼,便是不希望埋没一位将才,才提点陈希烈重视人才,不要依附权势,滥用职权。

    陈希烈觉得刘羡之解决自己心中的担忧,心中稍感畅快,又向刘羡之说了些客套话,便起身告辞。

    夕阳西下,阳光映红了屋内的一角,刘羡之向窗外望去,夕阳映出了院中的槐树的轮廓。

    刘羡之将最近发生的事情细细地想了一遍,越发觉得西域之局迷雾重重。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目前已经出现了三千吐蕃军,西域究竟隐藏了多少的吐蕃军?

    刘羡之在屋内踱着步,他头一次觉得心思有些烦乱,在偌大的朝堂之中,此刻究竟还会有谁在忧虑着即将在西域发生的事情?

    或许还有张修,此刻张修在楼兰,他一定会再次粉碎红妆的计划。

    刘羡之在想到张修的时候,心中有一丝欣慰。

    只有张修在西域控局,我才能够在京城中布局。

    控局和布局缺一不可。

    红妆似乎要比刘羡之想象中的还要难对付一点,起初他以为只要击败蓝羽便可以瓦解红妆在西域的势力,现在看起来红妆联合了对一直觊觎大唐吐蕃,并且吐蕃冒着吐蕃和大唐全面开展的风险将吐蕃军秘密潜入大唐境内。

    蓝羽究竟用什么利益说服了吐蕃的赞普?

    蓝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羡之负手而立,看着远方。

    李琬、苏正见、张修、郭子钦、郭子钦、李默此刻都在西域,希望这些力量足够对付隐藏在西域的红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