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九十五章 章丘李文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熙宁十年,元月。

    这是辽宋开战的第三个年头。

    辽国的中京既丧,只剩下上京和下京尚在支撑。

    然而,下京的耶律石纵然苦苦支撑,也不过是稳住了南方的局势,阻断大宋与女真的直接交流。

    大宋骑兵常年盘踞仪坤州畔,奈何辽军困守,只能退求其次,将注意力转到西面。

    这上京道可不止临潢一府,还有无限广袤的领土,同时构成了辽人休养生息,安身立足的根本。

    宋军开始攻占边城,俘虏城中的辽国贵族,借以施压耶律基。

    明面上大宋的局势稳中有进。

    然而,国库的开支却日益捉襟见肘。

    王介甫与新法派只得再下新法,虽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出于大局的考虑,哪怕时常唱反调的司马君实等人,这时也只能捏着鼻子按下。

    归根结底,百姓是水,而国朝是舟。

    这道理所有人都懂,但落到实践中,往往是舟推动着水而动。

    黎庶的疾苦纵然有目共睹,但出于一个英伟光正的目的,还是只能选择忍受。

    “青苗法,方田均输法……”

    一桩桩看似利民的举措,却在朝堂诸公的默许之下,成为了供给前线大军的坚实后盾。

    王介甫尚未表态,不过新法派的内部却因为这“方田均输法”渐有分裂的迹象。

    吕晦等人与他已是貌合神离,这方田均输法更是在他们的身子上割肉,更加容忍不得。

    司马君实则请辞相位,意思不言而喻。

    王介甫心里清楚,自己这回恐怕要成为辽宋大战的牺牲品了。

    至于自己的那位天子门生。

    对方的心计与手段早在过去的十年显露过无数次,堪称大宋立国以来,除了太祖之外帝王术最高深者。

    指望微不足道的师徒让熙宁帝出面保他,显然是异想天开了。

    ……

    黄州,承天寺。

    苏子瞻将自己的一众好友请来,在承天寺的后山院子里写诗作赋,顺便批判一下朝政。

    他可不知道朝廷内含什么弯弯绕绕,反正,新法让百姓生于火热之间,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苏子瞻人微言轻,唯有手中的笔墨可以化作利刃。

    李常笑席地而坐,面前有一个三十左右年纪的夫子。

    说起来,这人还算是他的本家,同样姓李,单名一个?D字。

    李?D科举不中,索性放弃了这一条路,安心琢磨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严格说起来,这李?D也算是苏子瞻的弟子,与杭州时的晁无咎一样。

    李?D久居长社,远于人外,今日苏子瞻请他过来,也有替这位弟子扩张人脉的意图。

    苏子瞻自己便是文坛的领袖,结识的人也多以博学的文人为主。

    别的不说,今日光是李姓文人就有不少。

    他们未必有官职,但才学,性情与修养,皆是苏子瞻精细挑选过,才接纳进来的。

    李?D身侧,还有一个年近四十的俊逸男子,两撇胡须笔直,倒真有几分美髯公的意味。

    此人名为李文叔。

    李常笑纵观今日的到场之人,对其他人不甚了解,亦或是兴趣有限。

    这李文叔倒是少数让他眼前一亮的人物。

    “算算时间,李家的丫头尚未出世。不过今日暂且结缘,他日若有机会,也可护持一二。”

    李常笑想到这暗暗点头,打定主意。

    他举杯朝前,望着李?D与李文叔,露出笑容:“在下李承天,见过二位。不知这酒,可有幸共饮一杯?”

    李?D和李文叔听到“承天”二字,就知道这是承天寺幕后的东家。

    江湖上有关这人的风声可不少,尤其是在承天寺名声大噪后,李承天的名声在士人中传得极其响亮。

    李?D不太擅长社交,只能脸上陪着笑,作揖行礼:“见过李居士。”

    相比之下,李文叔显然要从容得多。

    他是齐州人氏,即便投笔从文,性子里也带着一股子山东的豪放气概。

    李文叔没有废话,径直将酒一饮而尽,可谓是极有诚意。

    他面带笑容:“早就听过李居士的名号,文叔今日而来,倒也有些冒昧。”

    闻言,李常笑有些惊讶。

    听李文叔这话的意思,难道是为他而来的?

    紧接着,李文叔的话证实了这点。

    只见他先是作揖一礼,适才缓慢开口:“李居士的赤壁游船,以及这承天寺的图景,尽皆显露故人风范。文叔有郁结于心,适才来问。”

    “文叔不妨说来听听。”李常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一旁的李?D自觉站起:“二位先聊,我先去给师尊敬酒。”

    “多谢!”

    李文叔朝他一礼,随即坐下,无奈开口:“不瞒李居士,文叔如今年近不惑,仕途未成不说,膝下尚未有子嗣诞下。曾请问善卜者,倒是得一谶言。”

    “说李某的气运合于女子,则子嗣定有阴盛阳衰之相,恐怕会引来门庭没落……”

    不过李文叔显然不太相信这话,顾自言语。

    “以文叔来看,这话显然有失妥当。既同是父母生养,何在男女之间,这奸人的话语必不可信。”

    听到这话,李常笑已然得知下文,面带微笑:“文叔是想问,子嗣何在?”

    李文叔拜倒一礼:“居士明察。”

    李常笑点点头,开口解释“我也擅长星占之学,并未听说过阴盛阳衰招致门庭衰落。哪怕李唐之时,传言女皇篡夺江山,不也只是一纸空文?”

    “没记错的话,文叔是娶了王状元的孙女?”

    “正是。”

    “那就对了,既是状元的子孙,自然讲究一个大器晚成。文叔命里儿女双全,何须担忧。正值边关战乱,百姓无以易安,文叔与其担忧谶言,倒不如早些考虑,应当如何教养子女才是。”

    李文叔闻言一喜:“有居士这话,文叔的心思可算落地了。他日若得儿女,定然待子女前来还愿!”

    “嗯。”

    李常笑神色如常,目送着李文叔离开,嘴角扯起一个弧度。

    合着,这是把他当送子观音了!

    佛门就是这点不好,明明做不到,偏偏要给人希望。

    李常笑靠着知道历史的延续性,方才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倘若换成别人,还真的只能靠猜了。

    想到这,他摇摇头,朝着后院走去,口中一遍遍呢喃。

    “易安?究竟是容易之易,还是交易之易。怪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