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钢铁时代 > 第八百一十一章 青岛未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岛,蔡锷等人根本就不知道,逃跑的那些日本人,把信息已经发回到日本了,这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全歼是歼灭日本人大部分的有生力量,不是彻底的把所有的日本人都给干掉,这里是一片开阔地,还经过了晚上,随便的一跑,只要胆大的,懂一点的中文的,再找寻他们会非常困难,出力也不讨好。

    再说了,围点打援,一定情况下,需要时间夯实防御的阵地,却不代表着一定不要把情报泄露出去,如果一点情报都没有,还围什么点,打什么援,最大的战果,就是把包围圈之中的3万人给全歼了,这些已经是预定战果了。

    3天的时间过去了,神尾光臣这边,工事已经没有可以挖的了,可是西北那边还在继续,不但是里面挖,外面同样在挖,当3个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和机器设备都上来的时候,这一片靠近海边的平原,变成了一个大工地的,机械化的操作,远超过一个人,当挖掘机向下,一次性挖起数十个立方的泥土,一台机器相当于几百上千人的时候,更大范围的包围圈开始形成了的小说

    钢铁,水泥,甚至是火炮,这不是一次性的工程,而是一个半体系工程,由6个岸基炮台组成大规模的防护体系,不但对内,而且对外,高耸的炮台,依托着丘陵的高度,再加上旁边密集的战堡和阵地,只要驻扎足够数量军队,可以抵挡住5倍,甚至是10倍的敌人的攻击。

    对于此,神尾光臣一无所知,他看到的,还是对面的西北军,一点点完善的工事,如果说之前,他就已经没有心思反攻的话。现在,就更是如此了,铜墙铁壁一般的防护,让他根本无法攻击。打了也是损兵折将。

    因为人员的减少,之前大部分冲到岸边船只之中,还存有整个部队一半左右的给养,这些足以支撑一个月了,最大的问题是水源。在防守区域之中,有3口?S,又经过了日军的继续挖掘,勉强足够使用,这方面不用他来操心,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心态,面对着死死的围困,他只能够尽可能的去加油鼓劲,可是士气上还是在不停的下降,神尾光臣很清楚。现在除了18师团之中的精锐部队,还有一丁点的战斗力,其他,几乎都废掉了,对方没有攻击还可以,一旦攻击,就是一盘散沙,无法抵挡。

    神尾光臣何曾遇到如此场景,可是闲暇时间细细想想之后,他发现自己没有丝毫的机会。没错,从东京上船之后,就没有一丁点的机会,除非海军联合舰队不靠近青岛。没有被岸上舰炮所伏击,还有一线希望,之后,命运就无法更改了,即便他当天晚上去冲击对方的防御,结果会更糟糕。8万人,可能连3天都抵挡不了,就会全军覆没。

    青岛,大本营之中,在得到了蔡锷肯定的答复之后,杨元钊已经把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面,战斗的事情,由蔡锷等人负责,已经围住这些日军,中,庞大的人口产生了巨大的红利,这也是中国商品横扫世界的根本所在,在科学的调控之下,百万,甚至是千万动员和调集能力,都不是问题。

    对于青岛的改造,不单单是港口,哪怕是千万吨级的码头,需要的人员也不可能是150万,这些人负责处理整个青岛,甚至是胶州湾的建设,从青岛为核心,一系列的港口城市,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港口带,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周围。,

    除了港口之外,城市的布局,也需要大规模的改进,工业区,仓储,甚至是未来的一些商行之类的,都需要提前规划,西北获得青岛,付出了巨大的资金,总要让这些资金获得足够的收益,青岛的将来一定比现在更好。

    出色设计和计划,让胶州湾变成了一个庞大工地,各种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在这里堆积如山,杨元钊和一些德国设计师,西北培养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一起,就青岛港的未来,进行的谋划和设计。

    欧洲已经开战了,在战争前提之下,整个德国的中心都转向了军事上面,一切跟军事无关的项目都受到了压缩,在军队极为缺乏人员的前提之下,连适龄的设计师都有可能应招入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几百万大军之下,一个大头兵,又有多少人重视,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炮灰。

    没有人愿意当炮灰,这种情况下,西北以设计需要入手,用真金白银,从德国招募了大量的设计师,甚至是一些事务所,整个所的都被招募到了中国,德国严谨和科学的设计理念,跟西北大工业,大集群的设计相结合,成为了1913年中国发展的亮点,这其中,青岛就是最重点的一个。

    大港口,18个大小不同卫星港口,跟青岛的主港口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其中,又集中了军港,船舶制造和大规模的工业区,西北在兴建这一点上,有足够的经验,钢构结构形成的标准化厂房,跟西北的大型机器相结合,足以填充整个上百平方公里的地区,当工人和家属集中之后,青岛会在瞬间,由现在这么一个不大的城市,变成一个超过世界想象的庞大城市,人口可能会突破千万

    当然了,这些只是远景,青岛的建设计划,会合理的分配到23年的时间之中,甚至在现在,还没有彻底的实行,改动的只是青岛附近的这一片区域,原因无他,这里还是战区,还有几万日军在包围圈之中,未来,是否有战争,还不好说的,别建好的工业区却在战火中被毁于一旦了。

    建设暂时不着急,可是设计,却必须提前定下,一个庞大的,足以载入史册的新城,一个在东方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港口,就算是没有战争到来的前提,都会让这些德国人全力以赴的投入,更何况超过千人的助手和十倍的人员,让市政厅之中,新青岛的沙盘在快速的增加,并逐步的完善,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