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清山变 > 第91节 梨园趣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91节

    梨园趣事

    到了八月十二,是郑王福晋费莫氏四十一岁寿诞之日,这一天,郑王府真正的热闹起来了,不但是宗室近人纷纷到府祝寿,皇帝念及当年紫云初到北京,经由费莫氏慰切的一番情意,命六福从内务府取了几样镀金银托盘、银杯子、玉石杯、簪、钏、钿、钗等物,赍送到府里——或者不是很值钱的物什,不过来自宫中,就等若是御赐之物,端华设下香案,望阙叩头谢恩,然后命府里的清客起草谢恩折,也不必细表

    送走了六福,众人在堂上一边品茗说话,一边听着戏台上的演出的种种‘大戏’。这是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规矩,不过和宫中所演的不同,大多以闹天宫、满床笏、跳加官等吉庆曲目,几乎把所有关于寿诞的神话,都容纳了进去,只见满台的王母娘娘、南斗、北斗、寿星、八仙、金童玉女、天兵天将,一个个服饰鲜明,形容奇特,齐声合唱着天下乐、太平令、朝天子、感皇恩之类北曲的牌子,载歌载舞,热闹异常,但是却没有什么很大的看头。

    肃顺打了个哈欠,游目四望,旁边坐着的载垣在和礼亲王世铎说话,两个人不时大笑出声,也不知道说到什么好笑的内容了?“哎,听说了吗?”旁边有人肆无忌惮的在高声说着话,“景秋萍奏请朝廷,要议处蒋大镛延误试卷之责了。”

    “蒋大镛也实在是不像话!”他身边的一个同伴说道,“延误了试卷递送,反倒振振有词?这还不算,我听说,连登记的名册上的名字,也大有舛误,据说还是湖广道御史尹瞻莆慧眼识别,方才辨识清楚的呢!”

    “是啊,真不知道这是怎么搞的,分明是一塌糊涂嘛!”

    肃顺听在耳中,却并未往心里去,他知道,历年科场考试,总会出一些这样那样的漏洞,只要不影响到考试的正常举行,便没有大碍。当下不以为然的一笑,回头继续听戏。

    戏台上锣鼓喧天,一片热闹,正在唱‘跳灵官’——若是一般人家,则是唱‘跳加官’,端华一国亲王,贵重无比,不能再‘加官’,只能改跳‘灵官’了。听着依依啊啊的曲文,肃顺兴趣缺缺,端华在一边注意到了兄弟的兴致爽然,含笑劝道,“老六,再等一等,等一会儿还有好的。”

    “哦?有什么好的?”

    “我特为请了梅雪芬和程长庚过府,献一场《四郎探母》。你就擎好吧!”

    出京不过数月的光景,肃顺就觉得有点物是人非了,“梅雪芬,是谁?”

    端华轻笑出声,给弟弟解释了几句,梅雪芬本名梅巧玲,雪芬是他的字,还有一个乳名叫阿昭。现在北京四九城中,算是第一号的花旦大家,扮相雍容端丽,表演细腻逼真,最善于演旗装戏,诸如《四郎探母》、《雁门关》、《得意缘》等。

    端华知道弟弟不好女色,反而喜欢侑伶佐酒,看他眼神逐渐亮起,倒似乎是对这从未谋一面的梅巧玲很感兴趣的样子,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六,不如在京中多留几日,今天晚上散戏之后,哥哥为你们引荐一番。”

    “到时候再说吧。”肃顺不忍推拒哥哥的好意,敷衍着说道,“皇上当日和我说,着我给嫂子庆过寿辰之后,即刻离京的。现在看来,竟似是没有相聚之期了。”

    “那也不怕,等到兄弟过年时回来,再与阿昭一续前缘。”端华忽然站了起来,“走,兄弟,左右现在无事,哥哥带你去见见这个梅老板。”

    肃顺左右无事,随着哥哥到了后台,箱倌看见主家到了,赶忙行礼请安,“小的叩见王爷。”

    “起来吧,你家老板呢?”

    “这不,正在后面上妆呢!”跟包神秘兮兮的上前一步,小声说道,“王爷,请容小的说一句不敬的话,王爷,这位大人,我家梅老板脾气不好,这不,正在闹气呢!二位王爷、大人,您是大***量,还请多多担待一二啊!”

    “为什么闹气?谁敢给我家阿昭气生?”端华是庸人,这样的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脾气随和,闻言倒旗包衣出身,有秀才功名,秉性最好唱戏,而且唱得相当不错,有赛松林的花名。不过旗人改行做优伶,终究为人瞧不起,所以平龄只是以票友的身份,偶尔下海,过一过戏瘾。

    今天事有凑巧,平龄八月初八入闱,三场考罢出闱,尚未发榜,平龄就在人前人后大言不惭的宣称,“这一次的戊午科,旁的人中不中平某人不知道,我是一定要中的。”别人只以为他是想中举人想糊涂了,痴心说梦话,也不大理他。

    平龄不以为意,在府中摆下酒席,专门请了北京梨园行的好朋友过府来,大摆堂会。席间散金派银,热闹到了极致——为了这样的缘故,程长庚来晚了。

    好在在平龄府中也是彩唱,倒省去了装扮的功夫,换上一身行头,就可以登台献艺。他到了的时候,台上正在演‘倒二’,也就是倒数第二出戏,同样是名动四九城的大角色,一个是演老生的张二奎,一个是胡喜禄,本工是青衣。

    张二奎也是京中有名的梨园巨擘,名望一度甚至超过程长庚,有梨园状元的美誉,不过命途多舛,跌踬不断。

    咸丰元年的时候,因故离开四喜班,转而和与大奎官刘万义共组成立自己的双奎戏班,此外还聘请了当时以唱小生闻名的徐小香、唱青衣闻名的胡喜禄等名伶加入,在京城轰动一时。不料后来为梨园同行彼此不能相容,双奎班也解体了。

    据说解体的原因就和胡喜禄有关,这两个人都是京中名伶,恃才傲物的脾气、架子都极大,每一次配戏的时候,张二奎已经打扮好了坐在衣箱上等,而胡喜禄却仍自慢条斯理的拿细石子磨手上的烟油,有时候可以磨半个小时之久,不管旁人急得是不是火上房,仍自故我。这样的态度,自然使得彼此意见很深,中道分手,不在一起合演久矣。

    这一次能够在‘台上见’,一则是提调有手段,动以巨利,二来则是彼此都一时有兴,事先约定好了的,这一次合作不比盛年意气,大家彼此客客气气,合作好了,循规蹈矩,将戏文中精微之处拿出来,为梨园后辈做示范。

    谁知道经由郑王福晋点戏,居然把他们的戏派到了倒二?张二奎年纪大了几岁,于这种争名夺利的心思不是那么重了,即便不是最后的大轴,也可以接受,而胡喜禄则不同,在他想来,凭自己的名望,人脉,居然要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垫场’?如何能够忍耐?有心就此辞演,又实在惹不起郑王府,眼睛一转,想到了一个主意。

    两个人合演的这一出戏文是《坐楼杀惜》,胡喜禄科班出身,多年侵淫之下,本子中精义奥妙之处无不熟稔,这一次又是有意卖弄——其实他的本意倒不是难为张二奎,只是想夺去后面登台的梅巧玲的风光。故而将阎婆惜拾到招文袋之后的那种得意、有恃无恐,言语之间将宋江任意恶谑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啃’得张二奎狼狈不堪。

    没办法,只得讨饶,借着念白说道,“我二人有十几年的交情,须为我留点面子才是。”

    胡喜禄立即回敬,扬起一条清脆无比的嗓音答道,“哪个不知道我二人的交情?还留什么面子?”

    于是,台下哄堂大笑,张二奎越发受气。好容易等到‘杀惜’,他也可以出气了。

    照戏文所写,宋江从靴筒里抽出攮子,冲过去,左右三个回合,要了阎婆惜的性命。张二奎恨透了胡喜禄不讲理,不惜卖一番力气,要杀不杀,做出种种身段,他是武生的底子,腹笥宽博,每个身段各自不同,却又都是那么好看,台下的观众喜不自胜,而台上的胡喜禄却大大的吃了亏。

    杀惜这场戏,以老生为主,花旦作陪,所以宋江要杀不杀,阎婆惜就得在台上尽力躲避,他脚下踩着跷,疲于奔命,最后的结果非得是摔倒在台上,出一个大大的洋相不可。所以胡喜禄也讨饶了,跪倒在台板上,合掌而拜,“求求您!你早点把我杀了吧!”大风小说

    一句话出口,台下的笑声简直要把屋顶都要震得飞起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