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城管无敌 > 第十二章、福岛之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二章、福岛之秋

    秋风乍起,吹走了难耐的暑热,带来了久违的凉意。

    在这美妙的金秋时节,色泽如火焰般鲜艳的枫叶,又一次染红了日本东北部奥羽山脉的森林,远远望去,似烟似雾,姹紫嫣红,灿烂若云霞,绚丽得令人赞叹。

    然而,在此时此地的山野之间,却既不见捡红叶的孩童,也难寻登山客的身影。

    因为,这里是福岛——继切尔诺贝利之后,人类因为核电站事故而制造出的第二片辐射废土。

    虽然距离当初那场惨绝人寰而又洋相百出,让外国人感到哭笑不得,让日本人觉得丢人至极的福岛核灾难,已经过去了好些年头,但福岛核电站四周的辐射强度,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当可怕的水平。

    所以,除了一些走投无路的倒霉蛋,基本上没有谁愿意待在这片充斥着致命辐射的废土之内。

    今年三十五岁的高级电气工程师战场原清兵卫,就是生活在这片荒凉废土上的倒霉蛋之一。

    熹微的晨光之下,刚刚结束了一整夜加班的战场原清兵卫工程师,穿着一身有些皱巴巴的陈旧西装,右胳膊夹着文件袋,左手拿着一根点燃的香烟,神情疲惫地踩着枯黄的落叶,慢慢行走在双叶町的街头上。

    环顾四周,无论是漫山遍野的绚烂红枫,还是金光粼粼的静美海湾,都无法提起他的兴趣。而身边空旷静谧、萧条破败的街景。则更是让他感到一股出奇的静寂和孤寂扑面而来!

    放眼整个日本,除了倒了八辈子霉的福岛地区之外,恐怕再也没有哪个阡陌纵横、楼宇林立的城镇,在白天的街头居然会看不到一个人、一辆车,唯有清冷的秋风吹动地面的落叶,空旷寂静得仿佛鬼城……没办法,这里的平均辐射水平。已经达到了东京附近地区的一千五百倍,乃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死亡禁区、千真万确的辐射废土。所以,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早已撤走。只剩下了一片死寂的街道和房屋。

    站在一片死寂的街道上,望着空无一人的城镇,战场原清兵卫工程师叹息着闭上了眼睛。一边遐想着此地昔日的繁荣景象,一边忍不住回忆起了自己几年前在东京的上班族生活。

    ——每天早晨都要身穿笔挺的西装,手持公文包,行色匆匆地挤进早上七八点钟拥挤不堪的地铁。在公司里忙忙碌碌地工作了一天后,还要跟同僚和上司一起到“居酒屋”,进行一番看似消遣实为煎熬的精神交流,最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乘坐晚上十一点左右的“终电”,即末班车回到冷清的家里——老婆和孩子都早已睡下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日本上班族的典型生活。

    过去的战场原清兵卫,也曾经跟无数在小酒吧里醉醺醺地高叫着“压力好大”、“工作好辛苦”、“都快要过劳死了”的上班族一样,对这种“工蜂”般枯燥劳碌的生活,感到无比的厌倦,甚至是憎恨。可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对那段平淡乏味的日子颇有些留恋——就算是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压力沉重的上班族生涯,也总要比待在核辐射区,整日与致命的放射性物质为伴……这样恐怖的生活来得更强一些吧!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前妻,居然会在不知什么时候迷上了某个新兴宗教,或者说邪教。并且迅速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她不仅参加了某些**放荡的邪恶聚会,又背着他把几千万日元的家产统统捐给了这个邪教的宗主。更要命的是,她还偷偷跟黑帮借了一笔数额大得令人头晕的高利贷,在不知所谓的宗教仪式上挥霍一空,然后把账给记在了他这个一无所知的丈夫名下。

    唉,当初在学校里明明是那么一个文静温柔的好女人,怎么会变成了这么一个宗教狂热分子呢?

    最后,已经彻底疯狂了的她,甚至还想要逼迫亲生女儿向邪教的干部献身侍寝,说是什么“净化”和“祈福”……亏得女儿抵死不从,打破了那个神棍的脑袋,又惊动了邻居,才没有导致最糟糕的结果。

    于是,在一切事情全部败露之后,他只得跟已经走火入魔、无可救药的前妻离婚,结束了这段噩梦般的婚姻。接下来,为了节省开支、清偿债务,战场原清兵卫不得不卖掉了祖传的独栋楼宇和自己的私家车,带着女儿搬进破旧的公寓,推掉一切场面应酬,省吃俭用,一个人同时做两三份工作……

    然而,尽管战场原清兵卫已经是在废寝忘食,甚至透支生命地努力挣钱,可根据他的反复推算,若是考虑到恐怖的利息,他至少还要努力奋斗上十五年的漫长时间,才能把前妻借的高利贷全部还清小说

    十五年啊!这阵子拼命下来,已经感到筋疲力尽、心力交瘁的战场原清兵卫,实在是不知道,在这种超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下,他原本就不算健壮的身体,到底还能不能支撑上十五年。

    就算在十五年之后,他终于成功还清了债务,也不过是刷卡时为零罢了。女儿上大学的学费该怎么办?

    结果,就在深陷高利贷泥潭的战场原清兵卫,对自己的未来前途感到彷徨无措的时候,东京电力公司的代表突然跟放贷的黑帮头目一起找上门来,提出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条件:只要战场原清兵卫愿意在福岛核电站工作三年,东京电力公司就帮他一次性偿还掉全部的债务,此外每年还有两千万日元的薪水。

    ——自从福岛核电站恢复正常发电以来面容棱角分明的年轻女郎,便跳出了这辆悍马越野车,带着一脸爽朗的笑容。对战场原清兵卫工程师打了个招呼,并且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战场原清兵卫先生,您好!真是冒昧打搅您了!我是中国《东南日报》驻日办事处的实习记者王瑶。这次搭克拉克先生的车来到福岛核电站,是想对坚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做一次系列专访……”

    她微笑着向战场原清兵卫伸出了右手,“……战场原清兵卫先生。请问您乐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而已经很久未曾接触年轻女性的战场原工程师,则是又愣了一会儿,才迟疑地握住了“女记者”的手。

    ——————————————

    汽车引擎的轰鸣声,在一片寂静的废弃城镇中反复回荡,显得分外刺耳和响亮。

    克拉克下士驾驶的悍马越野车,在双叶町内年久失修的街道间转了几个圈。掀起无数干燥枯黄的落叶,很快便来到了福岛核电站的员工宿舍——这片荒凉死寂的辐射废土之中,极少数几个稍微有点人气的地方。

    这里原本是一座颇为气派的银行大楼,门口还竖立着精美的青铜招财猫雕像和喷泉水池,但此时却已是一片狼藉,花坛里疯长着杂草,招财猫雕像上依稀可见一块块的污泥,留着当年曾经被海水淹没的痕迹。

    “……王瑶小姐,这里就是我们的员工宿舍,从工程师到勤杂工都住在这儿。嘿,看上去挺寒酸的吧!”

    战场原清兵卫率先跳下悍马车,然后指着前方虽然经过一番整修,但看上去依然颇为破败的钢筋混凝土大楼,对紧随其后的“中国记者小姐”如此介绍说

    “……为了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这座宿舍的四周,都被包裹上了一层最新研究出来的廉价防辐射复合材料……”他抬手指了指大楼墙壁和屋顶外面临时加装的白色护板。

    “……至于这玩意儿真正的防辐射能力,根据大家用盖革计数器测量出的结果……”战场原清兵卫工程师苦笑着耸了耸肩膀,“……嗯,我只能说,这玩意儿基本上就像手机和电脑的防辐射贴膜一样,有了总归还是比没有要好,最起码能够有一点儿心理安慰作用……”

    “……唉,想不到大名鼎鼎的福岛五十勇士,竟然坚守在如此艰苦、恶劣而又危险的环境里,日复一日、年如一年守护着东京都和半个日本的平安……”

    女记者王瑶敬佩地叹息道,“……套用我国的行话来说,你们就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啊!”

    ——在2011年3月,日本先后遭遇地震、海啸、核泄漏的三重打击,福岛核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当整个世界都在对日本当局极度拙劣的救灾行动,以及各种怯懦、冷漠、荒诞、互相欺瞒、草菅人命,乃至于几乎毁灭了国家形象的糟糕表现,表示出震惊和嘲笑之际,也有一群可敬的日本人站了出来,在核灾发生后坚守岗位处理危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这段晦暗颓丧的灾难历史,抹上了一缕难得的亮色。

    全球各地的新闻媒体,把这群人称为“福岛五十勇士”或“福岛五十死士”,称赞他们“向死而战如樱花般怒放!”“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国家于核危难之中,非凡的勇气令世界为之动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平成年代最后的企业战士!”

    ——当福岛核电站周围的避难半径一再扩大,当其他人都紧急撤往安全地带的时候,这批人却毅然留守在了最危险的地方,用自己的生命给日本铸起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由于福岛核电站的每座核反应堆至少需要十几人进行控制,四座出了故障的核电机组,加起来总共需要五十人……所以,可歌可泣的“福岛五十勇士”传说,就这样诞生了。

    传说中的福岛五十勇士,主要来自东京电力的子公司东电工业、制造核电站的日立制造所和鹿岛建设公司等单位。他们大多数人的岁数都在五十岁以上,有些人再有几个月就会从单位退休了。

    但是,在福岛核危机爆发之后,这些可敬的老人却纷纷表示:“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事,干这个工作的人,必须冲上去!”并且用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筑起保护核电站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那段最危险的日子里,在自卫队、警察和消防队抗命逃走之后,这些老人硬是顶着致命的辐射,向已暴露的核燃料灌注海水,以防止燃料彻底融化后,泄露出的几千吨放射性尘埃使半个日本的民众遭殃。美国《纽约时报》称,这五十位誓死不撤的无名英雄,也许是在日本核危机中力挽狂澜的最后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核危机的缓解,东京电力公司又陆续向福岛核电站增派了一些员工。但他们仍然是以五十人为一组的方式轮流值勤,所以还是继续被外界称为“福岛五十勇士”。

    到了现在,所谓的“福岛五十勇士”,已经成了福岛核电站留守人员的代名词。

    然而,对于中国女记者的衷心赞美,战场原清兵卫工程师的表现却有些奇怪。

    “……最可爱的人?中国的报纸和媒体就是这么夸奖我们的?”他苦笑着叹了口气,“……很遗憾,我们从来没有像这样看待过自己,而东电和政府也从来没有像这样看待过我们……”(.co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a>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