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同居三年,你竟让妹妹嫁给我? > 第20章 去京都邀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评论区:

    “多么美丽的爱情故事,多么有钱的一家人,多么喜欢吃狗粮的我。”

    “鉴定完毕,这一家子都不是普通人,普通家庭听到三个小目标能不动心?”

    “有没有一种可能,林学庐自己都不知道这块手表值这么多钱?”

    “大哥你醒醒,林先生是普通人的话,他能得这么一块手表?你还真相信所谓的运气,天底下真有免费的午餐?想想得了!”

    “我觉得,如月是怕卖了这块表让林兄弟不喜,从而导致分手?但是玩归玩闹归闹,为了三亿分手我觉得值!”

    王树见李如月拒绝,自然也是深感叹息。

    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他也打定主意,等直播结束后要去拜访拜访这尊大佛……

    ……

    另一边。

    鹏城科研月报大厦。

    田龙已经把周炳仓送来的那份科研报表做了个汇总,带上了最快的那趟航班。

    透过飞机的窗口,望着外面的碧海蓝天,田龙已经幻想着自己在夏威夷度假,左拥右抱享受人生的场景了。

    这一份研报,足以让他的地位坐稳并且更进一步,到时候他打定主意,一定找时间出来环球旅行,跟世界各国的女人聊聊人生。

    在冰冰直播间的手表验证时,他就已经到了京都总部。

    科研月报的总部高耸入云,在京都的繁华地区。

    这里集思广益,汇聚了全国顶尖的一批科研人员。

    自然也包括宣传、精修、和一些简单的计算实验室。

    因为处于人口密集区,总部的科研大厦并不进行生物化学液体等有害或者危险的科研实验,只是对数据的精确或者最后一步的汇总规划做处理。

    这里有全国最全面的数据库中心和巨型计算器。

    在鹏城耀武扬威的田龙,来到这里瞬间就收敛了乖张气焰,面对前台也要恭恭敬敬让她去禀告。

    得到同意后,他才在前台小姐姐的引领下,前往宣传部总编的办公室内。

    总编办公室。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墙纸简约却不失文艺,室内茶香外溢,沁人心扉。

    “总编,我来了。”

    轻轻敲开门,田龙放轻脚步走进办公室。

    办公室内,坐着一位戴着金丝框眼镜的中年男人,他和田龙年纪相仿,身上的气势却截然不同。

    听到田龙的声音,男人也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手中拿着的钢笔却丝毫没有停顿,一直在纸上写写划划。

    田龙自然不敢打扰,他找了个位置坐下,动作很轻,只是默默地等待男人处理完工作。

    约莫十分钟上下,男人终于停下笔。

    微微晃了晃脖子缓解疲劳,便笑呵呵冲田龙问道:“怎么了小田,在电话里你说有重大事件汇报,这还马不停蹄赶来了,看你喜上眉梢的模样不像是坏事,难不成有大喜事?我猜,是鹏城出了什么了不起的研报吗?”

    总编叫姚学东,即便年纪相仿,但这一声小田叫得田龙没有任何不服。

    提及这个人,全国科研界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二十一岁从北大毕业,并获得剑桥深造的机会,留洋五年后不忘国恩,开始回国大显身手!

    在国内十年,发表的论文无数,其中每一期的科研月报都有他的身影,而且参与了多个科研团队的高端制造和学术研究!

    那个时代,是姚学东的时代!

    他涉猎多个方面的学术研究,而且每个行业几乎都是巅峰,那时候的龙国还相对落后,就是因为姚学东的回归,间接加快了科研事业的推动!

    科研圈这几十年里,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某芯片国企因为大型计算机的崩溃而导致整条生产链无法复工,损失惨重。

    他们花百万重金从国外请来的专家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还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最后他们请了姚学东出手,姚学东到了现场,拿起纸币刷刷点点,半天时间,在计算器几百条线中选了一条,拿出一把剪刀咔擦剪断,问题马上解决!

    最后也只收了一万的辛苦费,有些崇洋媚外的人还暗自指责他只是剪了一条线,压根米花什么精力,就收了一万,坑人。

    姚学东只是淡淡地说出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剪一条线1元,但要知道剪哪条,9999元!

    这句话,被后来的学着广为流传,还有不少人做成了素材,口口相传……

    见姚学东忙完了,田龙马上起身识礼,一副谦卑的模样,眉开眼笑道:“总编真是慧眼,一下就看出我此行的目的!”

    “实不相瞒,咱们鹏城似乎出现了一位天才,在我们鹏城科研月报的注资下,他跟保定大学的两位教授组成的团队,做了一份跨世纪的研报。”

    说着,田龙急忙把带来的手提打开,自己则弯着腰,半躬在姚学东身后:“总编你过目看看,这人如果稍加培养,我感觉都有你年轻时的一半!”

    马屁虽然蹩脚,但也确实管用。

    姚学东抚掌大笑,加之今天心情不错,接过笔记本,打开林学庐那份研报。

    “人工机器眼球,这命题很有深度呀!”姚学东一看就微微皱眉,这类深奥的命题,数据一般都不太精准。

    连他们京都的顶尖科研学者,对这类命题都是避讳莫深,甚至外国的大拿也只是秘密研究,没出成果前并不太敢张扬。

    一个鹏城的大学教授团队,有一点资金扶持就能做出准确研报?

    按常理说,不太可能。

    但是,姚学东也深知田龙是人精,能让他不远千里过来,那肯定是有一点东西。

    又或者说是另一种层面的理解?

    “哦?朱大伟和周炳仓,原来是他们……”

    看着命题下面的署名,分别署上鹏城科研月报宣传部田龙、朱大伟和周炳仓,还有一位叫钟基的大三学子。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三的学子都能跟教授一起做研报了。”

    轻声赞美一句,姚学东开始看着论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