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在地府有编制 > 第353章 和平解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不在乎。

    因为经此一役,他彻底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接下来只要齐齐边,就可以把旗帜打出去了!

    王图霸业就在眼前!

    按说江南这边,人脑子都打成了狗脑子,元朝的军队都在干什么?

    这个时候发兵来打,不正好渔翁得利吗?

    不,这不是蒙古人的风格,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内斗。

    要不怎么说察罕帖木儿才是元朝最后的希望呢,如果他还活着,必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继承他势力的王保保,确实也是位名将,但此时的他还太年轻,缺乏阅历,所以一头扎进了党争这个大坑。

    当时元朝所依靠的地主武装有两支,分别是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父子与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

    但两军渐生龃龉,自至正二十、二十一年(1360、1361年)以来就互相攻伐于山西一带,抢夺地盘。

    汉名王保保的扩廓帖木儿子承父业,也继承了与孛罗帖木儿的矛盾,“各拥强兵于外,以权势相轧,衅隙遂成”。

    元顺帝虽然屡次下旨劝他们和解,但他们反而“仇隙日深”。

    经过多次军阀混战,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时,王保保的势力已占据上风。

    其后应朝廷调停,两军罢兵,各守其地。

    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的斗争,还牵涉到朝中元顺帝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争端。

    而王保保站到了皇太子那一边。

    这次是孛罗帖木儿棋高一着,在元顺帝的默许下,带兵直趋大都。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率部接战,被打败后逃往冀宁的王保保营中,孛罗帖木儿遂入京,并被顺帝封为左丞相。

    皇太子逃到冀宁以后,欲效唐肃宗即位灵武故事而称帝,遭到王保保的反对而作罢,从此他俩也不铁了。

    之后王保保集中力量,击败了孛罗帖木儿,抢了他左丞相的位置,元顺帝下旨赐死孛罗帖木儿。

    这怎么两个老板都跟手下翻脸了呢?

    其实还是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背后势力的较量。

    两方的支持者已经看出元朝统治者的虚弱,有了夺权的想法。

    ……

    尽管扩廓帖木儿做了左丞相,但他的地位并不巩固,尤其是他和皇太子又闹掰了。

    在朝中郁郁不得志的王保保,最终选择回自己的地盘。

    而后因为内部矛盾,当初一同起兵的关中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组成了联军与王保保势力对峙起来。

    就在这样不停的内耗中,朱元璋已经彻底平定了江南。

    1367年,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明确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此时,枭雄朱元璋,正式进阶为英雄!

    如果说之前的妥协,是因为不够强大,现在朱元璋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为天下的百姓讨个公道。

    朱元璋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梁,然后挥师潼关,他自己则在汴梁坐镇指挥。

    他的打算是继续西进,拿下山西、陕北、关中、甘肃,最后进兵大都。

    此时的朱元璋,再不用装孙子了,他要大声告诉天下:复仇的时候到了!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

    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此时朱元璋面临一个难题,明教。

    蜀中被明教经营的铁板一块,成了乱世中的避难所,许多百姓都逃往蜀中。

    尤其明教教主张无忌,个人武力高绝,朱元璋麾下的许多重臣还跟张无忌有交情,比如常遇春。

    加上明教一直是起义军的精神支柱,连国号都定成了大明。

    而且过去张无忌还直接帮助过自己,去打人家实在说不过去。

    另朱元璋分外惊喜的事发生了:张无忌居然主动表示,愿意退出中原!

    朱元璋看着张无忌的来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这么好的事?

    不办不行,系统发布任务了。

    做了抽奖,不做扣属性。

    张无忌自从做了教主之后,好心情全没了。

    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政务,大事小情都要自己拿主意。

    这与他的性格非常不符——他是来游戏人生的!

    趁此机会,他要甩掉这个包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明教众人陈明利害,说不想引起内战,要把蜀中势力全盘交给朱元璋。

    大家并不意外,因为杨逍等人老早就看出来张无忌有这个意思,已经发展得很好的海外势力就是信号。

    但众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担心,于是商议让朱元璋答应几个条件。

    首先当然是地位问题,众人一致要求明教成为大明的国教。

    然后是安全问题,要大明朝与明教之间缔约,不得互相攻伐。

    当然,承诺也难保会被一直遵守,明教需要有一定自保能力的同时,在大明留个监督的手段。

    教徒是很好的信息来源,而留在中原的教徒,需要有个统领。

    几经考虑,杨逍推举了老朋友萧毅。

    张无忌心道:“你倒想,人家一个正牌神仙,有心思管这事?”

    结果恰好此时萧毅云游回来,居然一口答应了。

    张无忌私下找到萧毅问:“领导,你有时间吗?”

    萧毅表示:我在这还有别的事,明教的事我顺手就办了。

    张无忌哪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就这么办吧。

    但紧接着,萧毅提了几点要求,让张无忌加入到与朱元璋谈判的条件中。

    谈判当日,明教提了一些对朱元璋来说不算过分的条件。

    比如要善待百姓,不能动不动就杀人、律法过于苛刻,至于保证明教的国教地位,在朱元璋看来,更是荣誉大于实际。

    朱元璋唯独看不懂的是,明教让萧毅留在大明朝的用意何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