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重生:我再也不会抛下老婆孩子 > 第350章 跟着阳子有肉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阳子,咱们公社的泥瓦匠木匠,不上工的,这些天都过来了,工钱什么的,你就别再提了,再提,别怪我们直接扭头走人了。”

    “你让俺们啥也不干,白拿三成的股份,俺们哪有这个脸,要知道,你这厂子可是投了三万块钱,你拿三万才占七成,俺们不过就出了块荒地。”

    “只要管饭就成,所有的工钱,公社安排,大队里计算工分。”

    从清河市回来,第二天刘振东就在市里一位领导的带领下,由柳河县的书记陈水兵陪同一起到了湾里公社。

    刘福春听到了建厂的事情,公社不用出资,直接白拿三成股份,一切投资由陈阳来出。

    这种好事,他怎么会拒绝呢。

    至于批块地建厂,地值几个钱?那几亩地,哪能跟一个厂子比啊。

    这年头还没有经历后世的港商和外商圈地投资,土地对于公社来说,除了能种点粮食,确实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至于后世的那些一块地皮能卖多少多少钱,在这个年代,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从一开始,刘福春就觉得,陈阳这是在照顾沈家大队,是在照顾湾里公社。

    所以等到现在开始动工,他是死活不愿意让陈阳付工钱的。

    这个厂子,也算是湾里公社的集体资产,乡亲们也是占据了三成股份的,由湾里公社来出工分建厂,他是绝对当仁不让的。

    “刘主任,你放心,我陈阳绝对不会亏了乡亲们的肚皮,酒菜管够,米饭吃饱。”

    “这开山炸石的事,你还是得叮嘱民兵连那边要小心一些,千万不要伤到人,我们先打挖沟,等石头炸出来,再下地基。”

    这年头盖房子还是用石头做地基,钢筋混凝土做地基,那是比较少见的,没别的原因,主要太贵了,买不起。

    而且钢铁还是国家管制的商品,普通人你就是有钱,也不可能大批量买入的,要造房子,真要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地基,那花费的钢铁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陈阳压根都没有考虑,这开山炸石,也是刘福春的主意,这酒糟鱼厂也算是湾里公社的第一个集体企业。

    刘福春自然希望能够把厂子盖的漂漂亮亮,现在民兵连里火药和雷管都是有的,山里石头多的是,炸一些让乡亲们搬来盖厂房,那是不用花钱买的。

    大不了费把子力气,乡下的汉子,最不缺的就是这把子力气了,陈阳都说了,饭菜管饱,还是给自己盖厂,有啥不卖力的理由。

    这房梁和木头框子,也是可以去山里砍树让木匠做的,就连这砌墙的砖,乡亲们也可以搭土窑从山坡上挖泥巴自己烧。

    就陈阳原本计划,可能要在厂房上投资的一大笔资金,全部都被刘福春给解决掉了。

    除了水泥得去买,就连原本陈阳打算给厂房盖的瓦,刘福春都让乡亲们调石灰,然后用稻草杆和棉线头拌石灰准备做石棉瓦。

    这种石棉瓦,一块就顶得上几十块普通的瓦片了,就陈阳家之前盖房子,要换成石棉瓦,那估计一百块都不用就可以搭完。

    这东西以后真要坏了,换起来也方便,而且还便宜。

    就这样,整个湾里公社,有一个算一个,是泥瓦匠的来帮忙砌墙,木匠做房梁做门窗。

    没手艺的就来帮忙搬砖,拌水泥和石灰,一时之间,陈阳望着农闲没事就来帮忙盖厂房的乡亲们,心里都是暖呼呼的。

    这也是一群可爱的人们啊。

    他们勤劳,勇敢,善良,懂得感恩。

    这也更加坚定了陈阳要带着这群善良的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一起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所以,半个月之后,三间占地超过五亩的简易厂房盖了起来。

    厂房里面陈阳按照后世的一些食品车间的样子,也让木匠做了一些桌子平台,因为现在刚开始,各种技术还不成熟。

    只能是以小作坊的模式,来进行车间生产的,至于流水线生产,别说陈阳了,就是整个国内,你也找不出几家能够有机器流水线的食品加工厂了。

    1986年沪市食品公司龙华肉联厂才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分割肉生产线,就这种流水线生产模式成熟运用到食品生产之中,九十年代才会比较普及。

    陈阳压根想都没想过机械化运转流水线,别说买流水线了,就是给这些设备供电他都做不到。

    就这会儿,整个湾里公社都还没实现全公社通电呢,至少沈家坝村还没通电。

    不过实现不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但是可以参考流水线生产的模式,分工合作。

    就比如,第一个车间,陈阳是准备拿来做处理新鲜鱼。

    第一排的桌子,这个工位的工人负责刮鳞。

    第二排的工人,负责开膛破肚去除内脏。

    第三排的工人,负责清洗血水。

    第四排的工人,负责将鱼穿好草绳挂到外面去风干。

    ……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大家分工明确,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间厂房是负责处理新鲜鱼的,第二间厂房是负责处理酒糟和腌制鱼肉的,第三间厂房就负责将处理好的酒糟鱼装罐打包。

    这三间厂房只是一个开始,后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化,陈阳兴许还是要再继续把生意做大做强的。

    公社还留了地呢,到时候真要生意做的好,大不了继续盖厂房。

    这厂房盖好了,还得去联系玻璃厂给酒糟鱼做罐子。

    这年头的玻璃罐可是稀罕玩意儿,很多八零后九零后应该都是有记忆的,小时候家里难得买了一个水果罐头,吃完了那都是洗干净得留下来当罐子的。

    有些人家里拿来装钱,有些人拿来装烟,也有些人拿来装盐或者香油,各种各样的用途都有。

    要是有谁把这罐子给打碎了,那晚上大人回来屁股上是免不了一顿竹笋炒腊肉的。

    整个柳河县也没有一家玻璃制造厂,这玻璃不像造石棉瓦烧土砖那么简单,没法子轻松做出来。

    陈阳只能求到刘振东这边,刘振东连忙就带着去见了市里的一家玻璃厂。

    人家一听是私人买玻璃瓶,压根都懒得搭理,好在有刘振东帮忙,陈阳最终还是谈下了合作的相关事宜。

    这下厂房搞定了,包装也搞定了,就等汛期来了乡亲们开始抓鱼然后陈阳的第一家工厂,老字号酒糟鱼厂就可以开始正式开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