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晋时归 > 113矛盾(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天后,泰山南侧的平原上,一支威武的军队从早晨到中午,一直都在静静地等候在那里,一动不动。

    队伍的前面站着三个人,一个是王猛,一个是黄大,另外一个则是李老四。

    “按照主公的行程,这个时候也该到了啊?”黄大自言自语地说道。

    王猛站在黄大的前面,呵呵地笑道:“不急,主公既然派人告诉我们今天在这里等候,就一定会回来的。”

    “军师,为什么主公要收降这支羌人?”李老四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语气里也充满了一些不满。

    王猛听出了李老四心中的不满,不光是李老四,山上许多士兵都对唐一明的行为有所不解。他摇了摇头,说道:“李副师长,这就是主公的高明之处啊。”

    “高明之处?高明到把我们的敌人给全部带回来?这些胡人都是我们的仇人,是我们的敌人,当年的大战我一直记忆犹新。我恨燕狗,也恨这些羌人。我真的想不明白,主公到底是怎么想的?”李老四冷冷地哼了一声,大声地叫道。

    “老四,这事情都过去三年了,你还记着啊?有些事情该忘的就忘记吧。”黄大把手搭在了李老四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拍,安慰地说道。

    李老四怒吼道:“说的轻巧,当年大战的时候,死的不是你的兄弟的,你说忘记就忘记了。五百个人,最后就剩下我一个,当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死在敌人的铁蹄之下的时候,你却无能为力,你知道那种滋味吗?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恨胡人,恨所有的胡人!”

    王猛斜眼看了一下李老四,见李老四坚强的外表下,眼睛里竟然泛起了泪光,他也能感受到李老四心中所留下的创伤,便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黄大也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手却用力地将李老四揽住。

    三年前,冉闵推翻了后赵帝国,带着他手下最精锐的乞活军与反抗他的胡人大战。这是一次大决战,氐人、羌人、羯人、鲜卑人、匈奴人,所有以前投降给后赵帝国的少数民族士兵,都因为冉闵的一纸“杀胡令”而感到害怕。这些胡人都联合了起来,在后赵帝国的土地上,与冉闵的率领的魏军进行会战。二十多万胡人的联军,对付只有三万乞活军的冉闵,大战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大战在邺城周围展开,三个月的时间里,邺城周围的汉民,没有一日不是在战争中渡过的。李老四、黄大等人,就是在那场战斗中锤炼下来的,在他们的印象中,那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意识中除了杀戮还是杀戮,无休止的杀戮使得邺城周围就如同人间炼狱一样,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

    战争的结果虽然是冉闵以少胜多,灭了羯人和部分匈奴人,却也使得两万精锐乞活军在战争中殆尽。也就是在那一次战争中,李老四亲眼目睹了他带领着的五百士兵受到胡人的铁蹄践踏,使他的心中埋下了对胡人深深的仇恨。

    良久良久,三个人都笼罩在一种阴霾的情形下。

    “李副师长,主公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想法。主公一心要收服这些羌人,就是想增强我们的实力。这些羌人都是骁勇善战之辈,主公收服他们,就是想用来对付燕军,你看开一点。主公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你懂吗?”王猛缓过神来,淡淡地说道。

    李老四道:“不懂!我只知道杀胡人,没有想过跟胡人做朋友!前次主公将一个叫宇文通的人弄进了泰山来,我就忍住了,这次却又弄来数万羌人。当年就是这支姚弋仲率领的这支羌人杀了我的五百兄弟,你让我怎么忘记的了?又怎么可能会跟仇人在一起生活?”

    王猛道:“我记得当年石勒时代的赵国境内,什么人都有,五胡和汉人也相处的其乐融融。胡人都肯和我们汉人共同相处在一起,为什么到了我们汉人这边,就不能和他们共同相处呢?晋朝不是也接纳许多胡人吗?主公和我自认为我们要比晋朝强,那就更加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李老四突然打断了王猛的话,大声叫道:“哼!军师、黄大,你们在这里等主公好了,我不等了,我回去了!”

    话音落下,李老四转身便走了,头也不回。

    “李老四!你回来!”

    黄大重重地喊了一声,却犹如石沉大海一般,除了看见李老四不断远去的背影,再也得不到任何回音。

    “黄师长,我说的话,你能理解吗?”王猛斜眼看了黄大一下,问道。

    黄大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点了点头,说道:“军师,我想我明白你和主公的意思。主公和军师都站在大局来看待这件事情,往往做事会不拘一格。不过,我明白,主公军师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强,也是为了我们能够一步步实现天下太平。”

    王猛对于黄大的回答,感到有一点吃惊,他没有想到这个出身乞活军的士兵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扭过头,看到地平线上有人影蠕动,嘴角上便扬起了一丝笑容,说道:“主公回来了。”

    一望无垠的原野上,三万军队护送着七万多民众浩浩荡荡地从南边而来。

    唐一明、姚襄两个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快马奔驰到了王猛和黄大的身边。

    “参见主公!”王猛、黄大两个人同时说道。

    唐一明一脸的笑容,翻身下马,一把抓住同时跳下马的姚襄的手,径直走到王猛和黄大的面前,说道:“姚酋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军师王猛,这位是我的一员大将,叫黄大。”

    姚襄急忙拱手说道:“在下姚襄,见过二位将军!”

    王猛、黄大回礼说道:“见过姚酋长。”

    唐一明哈哈地笑了起来,说道:“好了,从今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了,彼此也不用那么客气了。怎么不见李老四呢?”

    黄大“哦”了一声,立刻回答道:“李老四脚崴了,在山上休息。”

    唐一明道:“原来如此。军师,葫芦谷都准备好了吗?”

    王猛答道:“回主公话,葫芦谷早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姚酋长的人入住了。”

    “很好!姚酋长,咱们先把军民全部带入山里,暂且安顿下来,我再替你摆个筵席,算是替你接风了。”唐一明扭脸对姚襄说道。

    姚襄毕恭毕敬地拱手说道:“多谢主公!”

    唐一明将所有的人都带进了泰山,众人到了泰山脚下的时候,都仿佛是如释重负一般。

    在唐一明的眼里,姚襄的部队就如同一支雇佣军一样,还没有真正的统属于他的手中。从下邳到泰山的路上,唐一明始终对羌人客气有加,和姚襄也是其乐融融,两个人对天下大势的一些看法,也使得姚襄更加佩服唐一明。但是,当唐一明顺利地将这些羌人带入泰山后,他突然觉得自己是时候来控制这支羌人了。

    将军府里,文武各站一排,唐一明坐在上首位置,显得十分的严肃。在武官当中,除了李老四外,其他的武官都来了,大厅的中间站着姚襄和姚苌两个羌人代表。

    “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我们泰山也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批客人,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姚襄一族的到来!”唐一明高声叫道。

    “啪啪啪……”

    掌声雷动,震耳欲聋。

    姚襄和姚苌十分礼貌地向着唐一明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同时说道:“多谢主公!”

    唐一明环视了一圈,见将军府中站着的文武官员脸上的表情不一,他的心中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只嘿嘿地笑了一声,当即说道:“姚酋长,从今天起,你就正式是我泰山上汉军的人了。虽然晋朝封我为鲁国公,可我依然是我,晋朝既然没有把我们当回事,我也不必去理会他们,我们这支军队的旗号是汉,所以你就是我们汉军的人。”

    姚襄拱手说道:“主公,属下明白。”

    “呵呵,明白就好。我也希望各个在场的人,千万不要以为姚襄是羌族人,心中就有所不爽。我们现在是个大家庭,不管是谁,都是我们汉军中的人,都是我们汉军中的一份子,你们都懂了吗?”唐一明对在场的人大声喊道。

    “我等遵命!”在场的人都齐声喊道。

    唐一明接着说道:“姚酋长,安排的地方你们还满意吗?”

    姚襄答道:“满意,十分的满意。”

    “哈哈哈!满意就好。姚酋长,有句话叫做入乡随俗,你们刚刚加入我军,其中的法律和法规都要遵守。在军队编制上,也要进行一次整编,按照我军现有的编制来办理。你觉得可好?”唐一明问道。

    姚襄想了想,说道:“一切仅凭主公吩咐!”

    “姚酋长,你所带来的部众,还依然归你管辖,你带来的七万石粮食,还依旧归你分配,我绝对不横加干涉。也就是说,葫芦谷一地,就是你的栖息地,你可以尽管放心居住。另外,在葫芦谷附近也有大批荒田,你可以进行耕种。我让你保持高度的自由,但是有一条你要清楚,你现在是我的部下,就要听命于我。”唐一明道。

    姚襄心中想道:“这唐一明处理的还算合理,既没有剥夺的粮食和民众,也没有夺取我军队的领导能力,而是给我这么一个宽厚的条件,看来是个心胸大度之人。”

    “主公放心,姚襄明白。只要主公一声令下,让姚襄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姚襄拱手说道。

    唐一明呵呵笑道:“好!我就喜欢这样的爽快。葫芦谷虽然不大,却也能够藏兵十万,足够你在那里休养生息的了。”

    “多谢主公好意,姚襄万死不辞!”姚襄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了,经过那么久的长途跋涉,你们也累了,就先回去好好的休息一番吧。等明天我亲自带着人去葫芦谷视察一番,看看你们有什么需要的。”唐一明道。

    姚襄、姚苌两个拱手说道:“属下遵命!”

    唐一明见姚襄、姚苌两个人退出了将军府,便大声对府中的文武说道:“我知道你们的心里存着或多或少的意见,你们也不用憋着了,但说无妨!”

    大厅里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人敢先动的。

    “今天你们但说无妨,如果今天不说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说了。你们尽管说吧,我不会怪罪你们的,我只想听听你们都有什么意见。”唐一明道。

    王简当即便站了出来,说道:“主公,姚襄绝非泛泛之辈,既然主公已经将其部下全部带到了泰山,不如将其除去,夺其众,吞其民,以绝后顾之忧!”

    唐一明道:“你说的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如果我要这样做的话,在攻打下邳的时候我就做了,何必等到今天呢?我之所以收服姚襄,是想利用他的能力帮助我们训练骑兵。我军都是步兵,一个小小的骑兵连,那二百八十个人还是经过精挑万选的,可是作战起来,十分的不理想,根本不如燕军和羌军这些天生的马上骑士。我军暂时虽然扼守泰山,可是也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以后攻城掠地的时候,骑兵是最具有机动力的作战部队,我们必须有一支自己真正的骑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壮大,占领更多的城池。”

    “哦,我明白了,主公是想利用完姚襄之后,再行杀之。”王简道。

    唐一明摇了摇头说道:“不,我是想让姚襄死心塌地地为我出力,成为我的忠实部下。姚襄是个颇有见地和才华的人,他的兄弟之中,也不乏一些骁勇之士,只要使得姚襄臣服,他的部下自然会臣服。”

    “主公高明!”王简道。

    王凯一脸忧郁地说道:“主公,我担心的是姚襄和我们之间会有冲突,虽然现在将葫芦谷划分给了姚襄,可泰山就那么大,难免会抬头不见低头见,我担心的是,山上有些百姓因为对胡人有恨,会作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来。”

    唐一明道:“嗯,你说的也是我最为担心的事情。所以,我才将葫芦谷划分给他,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的部族,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我准备颁发几条法令,来使得汉民和胡人之间变得融洽。”

    “主公,姚襄这个人,虽然有才华,却也不能不防。我建议主公一定要恩威并用,一边对姚襄施加压力,一边对姚襄进行安抚。胡人都自以为是,也有点放荡不羁,必须加以约束,否则的话,必定会酿造成一些十分麻烦的后果。”王猛道。

    “要想取之,必先与之。军师,我懂你的意思。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该怎么样控制好姚襄和他的部族,也在想怎么样促使汉民和胡人相互融合,可我一直没有得到最好的答案。军师,你可想到了什么好的办法吗?”唐一明问道。

    王猛摇了摇头,说道:“启禀主公,属下倒是有一计,可以先试一试姚襄对主公命令的服从程度如何。”

    “什么计策?”唐一明问道。

    王猛道:“姚襄带回来的近十万军民中,有不少人都是汉民。主公可以将这些汉民移居到泰山上来,如果姚襄是爽快便答应的话,就说明他肯听主公的话,同时也削弱了他的部众,而增加了自己的实力。如果姚襄是勉强答应的话,这就说明姚襄还没有真正的将心归附在主公这里,而是在静待时机。这样的话,主公就能尽力打压,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让姚襄一点一点的削弱,最后将其吞并。”

    唐一明呵呵笑道:“妙计,如此甚好。”

    众人听罢,也都哈哈笑了起来。

    姚襄、姚苌离开将军府的时候,两个穿过居民区,引来了许多汉民异样的目光。两个人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便用最快的速度通过了居民区,走在了下山的路上。

    到了葫芦谷后,姚苌见周围没有其他人了,便对姚襄说道:“主公,这几日你和唐一明相处很久,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

    姚襄道:“从下邳来的路上,我们两个人一直都是并肩骑行,畅谈天下大势。我觉得他的目光远大,心中怀有大志,对于世事的看法,也出人意料。他曾经将百姓比喻成水,把朝廷比喻成船,并且还给我讲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听了以后,深受感动。我们既然投降给了他,按道理来说,他为了防止我发生叛乱,必定会夺取的我军队,可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还让我继续统领部众,将葫芦谷划给咱们,用于栖息之地。我觉得他的心胸十分的宽阔,又加上他的雄才大略,确实是一个天下少有的英主。”

    “主公,唐一明既然是英主,那你打算将我姚氏一族怎么办?”姚苌急忙问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