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以前我是苏东坡 > 第三十五章 看洞人赠给岳光楠一本孔子写的书

第三十五章 看洞人赠给岳光楠一本孔子写的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岳光楠望着平静的水面发了一会呆,心中升起吴嘉丽能来就更好的念头。如此美妙的山色与水景,没有任何人为制造的噪音。任何人来到此地,都会被此情此景引入超凡入圣的仙境,人们恍惚间认为《西游记》里的天宫也不过如此。

    安静的环境使人专注得思考,思考平日里工作中生活上的得与失。此刻,虽然吴嘉丽没有陪伴在他的身旁,岳光楠认真考虑他与吴嘉丽的感情,两人的关系既然不能前行一步,不如他做为一个男人,首先放手,松开本不属于他的感情,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毕竟他与吴嘉丽还存在着普通同事的关系,岳光楠叮嘱自己:一定要处理好两人的关系,绝对不能影响工作。

    岳光楠继而推着车子下山,临来时已近中午午餐的时刻,他没有发现水库旁边有人钓鱼,此时,下山的时候,发现水库旁边有许多人在钓鱼。岳光楠并非排斥钓鱼的行为,大自然赐予每个物质以生命,每个物种都与其它物种形成完整的食物链。人类的出现打破了食物链规则,人们总是从自然界不断的攫取,却没有对赐予食物空气水的大自然感恩,人们被电视视频中的抓住自然界的动物而快乐无比,尤其电视中充斥着人类征服自然的某位名人在野外的生存技能,世界上仅有的几片原始森林,被摄制组反复地拍来拍去,人们看到电视中的明星如何利用大自然的一切,在大自然生存,于是乎,人们也仿造明星的做法,在周围不断的以抓住免费的食物和动物为乐,此种不择手段的获取大自然的方法,丝毫不亚于获得五百万奖券的兴奋。

    虽然,钓鱼的人们只是通过钓鱼竿钓鱼,但是水里的生态平衡仍旧会打破水里的生态平衡,人们没有感同身受的觉知,谁都想不断的从自然里得到和索取,并没有给自然以回馈。

    回去的路上,岳光楠走到刚才人们聚餐的地方,大部分的食客们已经散去,仍有部分食客在吃饭。

    人们走后,留给大自然一地的垃圾。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强调着自我意识消费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却没有感恩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大自然的赐予,没有丝毫的感恩和环保观念。

    塑料袋这种东西要在地里完全分解耗时两百年以上,全球的土地海洋森林湖泊等环境,尽可以啃到塑料袋的身影。世界上每年生产五千亿个塑料袋只有半分之三得到回收。堆积如山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需要一千年才能分解。期间不断的释放有害的温室气体。岳光楠平时购物时一直拿着环保布袋。

    岳光楠望着人们亲近大自然,投入自然怀抱的山野探寻,留下的却是满地的垃圾和塑料袋。此时是冬季,来的人,不甚多,如果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不知会留下多少垃圾。人们在大自然的大家庭里做客,留下一地的垃圾,回到自己干净的小家。如果换成人与人的交往,量谁也不敢到别人家做客,而留下垃圾扬长而去。如果真是如此的不文明,亲朋好友下一次会拒绝这些产生垃圾的人再来。做为大自然,却无论如何不能拒绝人类,任由人类在大自然里无礼地挥霍和制造垃圾。

    日本人有一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容纳近两万人的体育场的观众散场后,全场找不到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件垃圾,这件事情经媒体报道后,举世震惊。原来,日本人习惯在自己的包中装两种东西,一种是替换的衬衣,用来时刻保持个人形象,另一种东西就是垃圾袋。

    岳光楠第一次来到峡沟水库,不知道如此美妙的环境会有这样的情形,他事先在家里做好准备好垃圾袋,野外就餐的时候,将产生的食物垃圾带走,放在最近的村庄垃圾箱内。中午恰巧有午餐的农家乐,岳光楠从腰包里掏出起一个较大的塑料袋子,又找出一次性五指透明手套。戴好手套后,将刚才食客们的垃圾都收集到大的垃圾袋子里。

    垃圾有竹签烤肠皮卫生纸,吃剩的食物,矿泉水瓶则不需捡,刚才在农家乐吃饭的时候,岳光楠看到有两位老人专门收集矿泉水瓶,这里离农家乐不过600米的距离,老人应该会来捡拾,不捡矿泉水瓶正好可以多装一些垃圾。

    有的正在吃饭的食客不好意思,大声地喊道:“一会儿我们把我们的垃圾带走。”

    食客中的孩童喊着自己的家人:“妈妈,看,叔叔在捡垃圾。”

    岳光楠不在乎别人捡或对于自己的称赞,倒是扭过头,对着孩子天真的童声,回以甜甜得微笑,衷心地希望她长大以后,收拾好她自身制造的垃圾,这样,她就可以不学自己捡垃圾了。

    岳光楠没有去捡正在吃饭的食客旁的垃圾,展现自己良好素质的同时,不想给别人拷上道德的枷锁。给别人留有余地,同时也减去打搅他人就餐产生得不必要麻烦。

    岳光楠临走前,冲孩童挥手再见,孩童有礼貌的站起身,同岳光楠摆手示意。

    岳光楠将垃圾袋绑在赛车把上,左右车把分别挂上一个大的垃圾袋。推上赛车,回到下山的路上。

    正巧,后面跟上来两个骑行的队友,岳光楠一行三个人,商量着去佛光洞探寻一番。来的时候,行进匆忙,回去时有时间游览。路边红色的油漆写着佛光洞,三人跟着路标提示,骑行到一个小山村里。

    小山村设有专门的垃圾堆,岳光楠将垃圾丢进去。三人在柏油路的尽头一家小卖部的门前支好车子。

    小卖部慈祥的大爷提示佛光洞在山上,并可以替岳光楠等人免费看管赛车,回来时能买一些山里的土特产品就行,说完,大爷真诚地补充一句,不买也没有关系。淳朴善良的人们说话总是怕人们误解,解释的话往往更能获得大家的同情,三人冲老大爷点点头,步行前往佛光洞。

    三人走到山脚下,人工铺设的两米左右条石,一块一块的排列整齐,直至洞口。岳光楠经过一百三十里的跋涉,体内的精力早已消耗殆尽,喘着气分三次登上山洞。

    山洞自然形成,中间摆放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佛像金光闪闪。一个中年男子在洞口值班。

    看洞的中年男子好客得请三人坐下。岳光楠坐在板凳上,洞内传来丝丝寒意,刚才爬山时,身上微微地渗出一层细汗,而今所处洞中,外面有寒风,洞中有寒意,几个人坐在冰冷的板凳上,甚是煎熬。看洞人的中年人穿着军大衣,为三个人讲解佛光洞的来历:此洞为天然形成,洞内一角有钟乳石。以前此处山脉是大海的底部,历经千百万年渐渐形成大山。

    岳光楠不由地慨叹: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不正体现于此吗?以前大海的底部,现在成为大山的顶部,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呀!

    山洞西北角放置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的字迹依稀可辨:清光绪十年,某某村武举人为考上武进士,还愿重修观音洞的记载。

    同行的队友问中年人:一个月在这里挣多少钱工资?

    中年男人不好意思的搓搓手,暂时没有,我是义务的。除去夏秋农忙之际,每天都来看洞,暂时没有报酬。

    岳光楠佩服看洞人的无私奉献,没有任何报酬,依靠家中的几亩薄田,每天到山洞做着看守的职责,坚守寂寞与经济的匮乏,值得人敬佩啊!自己捡垃圾的那点义务,根本无法与看洞人相比,现在的社会上,这样的人不多了,真得不多了。借用鲁迅先生文章里的话:多乎哉,不多也。

    走之前,岳光楠将衣服背袋(骑行服上衣背后的口袋)装的两罐红牛,留给看洞人。此行上坡的路程较多,岳光楠已经蹬车近七十公里,他预备回去的路上补充体力,听过看洞人的描述,他觉得看洞人身上散发着一种令人敬佩的精神,他将两罐红牛,恭恭敬敬地放在破旧的桌子上。

    不曾想看洞人不要,想的却是岳光楠:“我不要,你都够累的了,我有水,你喝吧。”

    岳光楠看看洞内的佛像,有了主意:“那好吧,请您给佛祖上供吧。”他特意用了您字。

    看洞人眼中闪出湿润的一片光,用力点点头,拿出一本书,双手递给岳光楠:“年轻人,看你素有善根,这本书,你回去好好读读,对你们现在的年青一代非常有用。”

    岳光楠看了一眼,是简装版本的《孝经》,岳光楠双手接过,放进背袋里。

    岳光楠走时才发现洞内的铁质香炉上印有: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的字样,一边下着台阶,一边想着,怎么把诸葛亮的名句改了呢?原句是“善小”“恶小”,香炉却是“小善”和“小恶”。其实,不论小善,还是善小,意义接近,都是告诫人们多行善事,少做恶事。

    岳光楠下到一块平台,回头望向洞口,只见看洞人仍在向他们挥手致意,岳光楠揉揉鼻子,感动地伸出双臂,大声的喊道:“再见!”

    岳光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小区楼下,赛车把上的码表显示此行总里程一百三十公里。

    回到家里,岳光楠窝在沙发里不想动,今天的收获非常大,不但领略自然的风光,而且体会出劳动人民的艰辛,尤其久久不能忘怀看洞人朴实善良的形象,那双久久挥动的双臂在眼前晃来晃去。

    岳光楠洗漱过后,沉沉地睡去,将吴嘉丽约到新华书店看书的事情忘到脑后。

    第二天早饭过后,岳光楠打开电脑,登录,吴嘉丽发来留言:可以星期天下午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吗?岳光楠看了一下信息发出时间是昨天下午六点半。

    岳光楠此刻不再犹豫,快速地打出一行字回复对方:“没问题!我下午两点在郭守敬北路的新华书店等你,不见不散!”临了,他在句末加上两个感叹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