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 第四十二章 龙江伏击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设伏龙江的计划制定完毕以后,朱元璋并没有急于召集将领开会下达作战命令,而是派人急招驻扎在外的一员将领回来。

    这位将领叫作康茂才。

    细心的朋友大概还能记得起来,这个康茂才我们以前说到过,他是朱元璋任命的都水营田使,专门主管农业生产工作。

    这次紧急将康茂才招回来,不是为了加强农业生产工作,当然主要也不是为了让他带兵打仗。

    真要论战斗能力,朱元璋手下比康茂才厉害的人那真是太多了。

    叫他回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和陈友谅是老相识了,而且还是好朋友。

    朱元璋见到康茂才就问他:“听说康将军与陈友谅关系不错啊!”

    康茂才心里有点发虚,他知道在这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自己作为朱元璋一方的将领,与对方的领导人有私交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

    在这种敏感时刻,就算是真没什么事,也能让人联想半天。现在朱元璋已经这么问了,肯定说明他知道些什么了,这个时候如果直接否认,那无疑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但是自己跟陈友谅的关系又不能说的太亲近,说的太亲近了,朱元璋也必然会疑心自己。

    于是康茂才赶忙说道:“只是相识,并无深交。”

    朱元璋笑着对康茂才说:“康将军不要误会,我今天问你这个事情,没有别的意思。你的忠心我是知道的。今天找你来只是想让你帮我办件事。”

    康茂才赶忙站了起来:“元帅,请吩咐吧,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元璋说:“你帮我写一封信,一封投降信,给陈友谅。”

    康茂才先是一愣,但他马上就明白过来了。与朱元璋密谋一阵后,马上就回去准备了。

    朱元璋在送走康茂才之后,立马召集手下将领,分别向他们下达了作战任务。

    朱元璋也亲自带兵出发了,他去的地方叫卢龙山。在卢龙上能够看到他制定好的设伏地点龙江的全部情况。

    朱元璋在卢龙山上静静的等待着,等了一天也不见陈友谅的队伍。

    等到第二天,陈友谅来了,带着他的大部队。

    一见陈友谅的舰队,朱元璋心里也是一惊。

    怪不得太平那么轻松的就被攻克呢,陈友谅的船实在是太大了。

    陈友谅的船确实大,不仅大,而且很有气势,别的不说,单听听船的名字就知道了。像什么“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等。

    陈友谅带着实力强大的船队,却一路没有与朱元璋的军队正面交锋,而是采取迂回战术,向着龙江进发而来。

    这一切都是康茂才的那封信起了作用。

    康茂才在接到朱元璋的指令后,立即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亲笔信。

    康茂才在信中告诉陈友谅,朱元璋的部下在听到陈友谅举全国之兵前来征讨的消息后,都非常害怕。而他自己也明白以朱元璋的实力肯定是不能和陈友谅抗衡的,所以希望能够向陈友谅投降,还希望陈友谅能够看在他们之间以前交情的份上,接受他的投降。

    写完信,康茂才派自己手下的一个老门房把信送给了陈友谅。

    巧合的是,这个门房和陈友谅也是旧相识,于是陈友谅就向老门房详细的询问了康茂才和朱元璋的情况。

    老门房告诉了陈友谅朱元璋的军队部署情况,同时告诉了陈友谅,康茂才现在正奉命驻扎在龙江,龙江是应天的门户,通过龙江这个地方可以直捣应天。

    陈友谅问老门房:“我的船队能够过得去吗?”

    老门房回答到:“船队想要直接过可能不太行,因为这沿途有座江东桥。”

    陈友谅正要皱眉的时候,老门房继续说道:“不过这是一座木桥,想必拆起来也不难。”

    陈友谅听到这里就高兴了,他告诉老门房,让他转告康茂才,他就从江东桥那里去龙江跟康茂才汇合,让康茂才派兵接应他,并约定了接头的暗号。

    老门房回去复命去了。

    陈友谅派人紧紧跟着他。

    陈友谅不是傻子,三言两语想糊弄住他是不可能的。他不相信康茂才,更不可能相信这个老门房。

    门房,现在的话说不过就是个看大门的,他对于朱元璋的军队部署怎么会那么熟悉,他怎么会恰到好处的知道江东桥的情况,他又怎么敢替自己的主人康茂才做主做内应的事,这不合理。

    为了踏实,陈友谅还是要派人亲自查看一番。

    很快,陈友谅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报告的内容跟老门房说的一样。

    去龙江的路上确实有座桥,而且确实是座木桥。在龙江的树林里确实有一支部队,在那些没有隐藏好的旗帜上写的是个“康”字。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这顺利让陈友谅很不安心。因为陈友谅明白,这世上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路。

    不过陈友谅还是决定奔着龙江而去,因为陈友谅不仅谨慎,而且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实力。

    首先,他觉得康茂才作为自己的老相识,是值得信任的。退一步说,陈友谅觉得即使没有康茂才帮忙,自己也能打败朱元璋。

    因为有了康茂才之前的指路,陈友谅的船队进发的很顺利,很快就开到了江东桥。

    只不过这座江东桥和自己得到的消息不一样,这是一座石桥,而不是木桥。

    原来啊,在陈友谅派人跟着老门房来侦察的时候,朱元璋的侦察兵也跟在他们的后面,等到陈友谅的人侦察完了退回去以后,朱元璋立即下令,让李善长连夜筑桥,一座坚固的石桥。

    陈友谅一看和自己之前的情报不一致,心里就不免有些警觉,于是他喊出了之前约定好的接头暗号:“老康!”

    “老康!”

    “老康!”

    四周传了回声,但就是不见老康的回应,更不见老康的身影。

    “兴许老康是被什么事情给绊住了,也许一会就来了。”陈友谅这样安慰自己。

    陈友谅心里不是没有怀疑,他只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怀疑。他这个人一直疑心很重,极少能够相信人,这次好不容易相信了一次老康,他真的不希望自己难得的一次真心付出,换回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叛。

    而且,他觉得老康没来也不要紧,因为他带着的是自己最精锐的部队,走的又是避开了朱元璋主力的秘密通道。

    陈友谅觉得凭他自己也能拿下应天。

    因为有江东桥的阻拦,船队是不能往前继续前进了,于是陈友谅下令所有人弃船登岸,从陆路进军。

    朱元璋在卢龙山上观察着陈友谅的一举一动,等到船上的人下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下令举旗。

    卢龙山上忽然红旗招展,杀生四起。

    陈友谅听到了满天的喊杀声,先是一惊,接着就看到了朱元璋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带头冲锋是徐达、常遇春等猛将。

    陈友谅的部队刚刚上岸,毫无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一下子弄蒙圈了。就算陈友谅再厉害,也没办法立即组织起有效的反攻了。

    很快陈友谅的军队就被砍杀的所剩无几了。剩下的人想要逃回船上去赶紧跑,可是偏偏老天爷也跟他们作对,这个时候正好赶上退潮,好多船只都搁浅了。于是又被砍杀了一阵。

    陈友谅见这兵败如山倒的局面,知道自己这场仗是打败了,于是找了一艘小船,逃跑了。

    至此,龙江之战以朱元璋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龙江之战,朱元璋不仅打退了陈友谅的进攻,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缴获了陈友谅许多的战船,这些战船补充到朱元璋的水军中,极大的提升了水军的战斗力,这也成为后来那场惊心动魄的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取胜的重要砝码。

    陈友谅从龙江败退后,朱元璋也没有继续对陈友谅穷追猛打。

    朱元璋不穷追猛打,不是因为他不想打,而是他知道兵书上有一句话叫做“穷寇莫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要是真的被逼到极限了,你就别再继续逼他了,毕竟狗急了还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这就像是你压一根弹簧一样,除非你有足够的力气直接把弹簧压废,让它永远不能再反弹起来。否则就不能一直压个不停,如果压倒了极限到压不动的时候,那必然是会反弹的。这个时候最好办法就是稍微放松一些,让弹簧自己稍微反弹一点,然后再接着压。

    等到陈友谅逃回去稍微有些恢复以后,朱元璋的部队可就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