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 第四十三章 韩林儿告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主动对陈友谅发起了进攻。

    进攻的第一站是安庆。

    朱元璋的部队占据了人多的优势,把安庆给包围了,但是打不下来,因为安庆的守将是个猛人,叫做张定边。

    朱元璋围了安庆好久,与张定边对战多次,但是却毫无办法。

    这个时候刘基献策,不要纠缠在安庆这里了,可以发兵直攻陈友谅的大本营江州,如果能够拿下江州,那安庆也就成了孤城,到时必会不攻自破的。

    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派人悄悄的向江州出发。

    江州,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当时陈友谅正驻守于此。

    陈友谅没有想到朱元璋能够绕过安庆直攻江州,因此在防备上相对比较松懈。

    等到朱元璋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的包围了江州城,陈友谅一下子傻眼了。在他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江州城就被攻破了。

    原来朱元璋这次攻城也用了简便方法,而这个简便方法还是陈友谅教给他的。

    大家可能还记得之前陈友谅是怎么攻下太平的。

    这次,朱元璋用的是同样的办法。

    因为江州和太平一样,也是一面临长江而建。

    朱元璋先让自己的特工了解清楚了江州城墙的高度,然后依照这个高度制造了舰船,自己的士兵站在甲板上,把船靠近城墙,然后士兵轻而易举的跃入江州城。

    就是这么简单。

    这个时候的陈友谅没有了任何的办法,真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陈友谅师傅自己虽然不一定被饿死,但很可能被砍死。

    陈友谅不想被砍死,于是连夜逃了出去,跑到了武昌。

    果如刘基所料,攻下江州以后,安庆没了外援,不久就被拿下了。

    这个时候,江西境内的大城市就只剩下了洪都。

    洪都,就是现在的南昌,江西省的省会,地理位置很重要。

    朱元璋的部队开到了洪都城下。

    洪都城内的守将这个时候分成了两派,他们产生了意见分歧。

    主要的分歧点不是战和降,因为在这方面所有人都是一个意见,降。

    主要的分歧点在于怎么降。

    一派人主张,都这个时候了还能怎么降,开城门就降呗。一派人说,不能这么降,这么降太没面子了,怎么也得搞个谈判,提个条件什么的。

    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决定先提个条件再投降,于是就派人去找朱元璋。

    他们的条件是要保留自己原有军队不整编,搞自治。

    朱元璋一听就火了,搞自治,那你们还投什么降。他正要发火的时候,看到了下面的刘基正在冲他摇头。

    朱元璋何等聪明的人啊,立马就明白了。于是爽快的答应了他们的条件。

    就这样,朱元璋不费一兵一卒就开进了洪都。

    进了城的朱元璋可就不一样了。

    还不接受整编,还搞自治,到底是你们说了算还是我朱元璋说了算啊。

    很快整个洪都的守军都被换了一遍,守城的主要将领也换成了朱元璋的人。

    就这样,江西全境尽归朱元璋所有了。

    在朱元璋军事斗争节节胜利的时候,他却突然收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安丰被围了。

    安丰在战略上倒不算是什么重要的地方,但安丰城里有个人却很重要,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最高领导、大宋皇帝、小明王韩林儿。

    之前不是说韩林儿不是已经称帝建都于汴梁了吗,怎么又跑到安丰去了呢?

    这个问题之前提到过,在朱元璋渡江南下的时候,韩林儿和刘福通在北方也把事业做大了。

    当时他们除了巩固在河南的根据地以外,还搞了西征和北伐。

    其中北伐的军队主要是占领了山东,在山东镇守的是大将毛贵。

    毛贵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在他治理下的山东局面很快就稳定了下来,成为了起义军一块重要的根据地。

    就在山东局势大好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人,一个专门找麻烦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赵均用,不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赵均用。

    我们知道赵均用本来是和彭大驻扎在濠州一带的,后来彭大死了,剩下赵均用一个人。赵均用当时就经常给朱元璋找麻烦,等到朱元璋自己出去独立发展了,赵均用也守不住濠州那一亩三分地,被元军打的受不了了,就只好到处跑。

    朱元璋那里他是不能去的。

    你本来是一个大老板,后来落魄了,让你跑到自己以前员工的手底下干活,你能拉得下脸啊!

    赵均用拉不下脸,好在他也不是没有去处。因为赵均用这支队伍和朱元璋一样,名义上都是属于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于是赵均用就跑去找了韩林儿的另一个部下,驻扎在山东的毛贵。

    当年给朱元璋找麻烦的赵均用到了山东接着给毛贵找麻烦。

    我们说毛贵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不仅指的是军事能力,还包括政治能力。

    毛贵很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他知道要治理好一个地方光靠有兵有枪是不够的,还得有人。于是他重用元朝的官吏做官,而且还吸收接纳地方上的地主武装充实自己的队伍。

    而这一切对于赵均用来说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赵均用虽然能力不强,眼光不远,但是脾气极大,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元朝政府,顺带也就痛恨与元朝政府相关的一切人和事。

    赵均用看到毛贵与元朝的官员和地主武装走的那么近,心里极为不满,居然动了杀机。他趁毛贵不防备,居然搞突然袭击,杀害了毛贵。

    毛贵被杀害,他手下的部将续继祖不干了,带着兵就回来把赵均用砍了。

    失去了毛贵的山东红巾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人心很快就散了。

    我们都知道的道理是人心一旦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山东的局势逐渐混乱起来。

    元朝政府本来被红巾军搞得头昏脑涨,现在一看,红巾军居然自己闹腾起来了,于是就抓住这个机会进兵山东,他们这个时候的统帅是察罕帖木儿。

    察罕帖木儿一面挥兵攻打红巾军,一面诱使之前向红巾军投降的地主武装反叛。

    就这样,山东很快就就被元朝政府重新占领了。

    察罕帖木儿继续挥兵南下,直逼宋的都城汴梁,韩林儿没有办法只好逃跑,来到了安丰。

    我们说山东的毛贵虽然不在了,但韩林儿手下不是还有一员更有名的大将刘福通吗?刘福通现在干嘛去了?

    别提了,刘福通现在也很痛苦,因为他的部队早就没得差不多了。

    我们知道小明王韩林儿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但也仅限于名义上,实际上掌握最高的权力的就是刘福通。

    刘福通是最早起义的红巾军将领,是革命先驱。他也很能带兵打仗,但也仅限于带兵打仗而已。

    简单说他是个将才,但不是个帅才。你让他冲锋陷阵没有问题,但让他进行军事上的整体规划,他的不足就会暴露无遗。

    虽然刘福通能够带兵占领很多城池,但是却缺乏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对于在外带兵打仗的将领,刘福通一直是以兄弟相称,讲的都是哥们义气,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他的这些哥们儿往往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根本不听统一的号令。

    这样的队伍可以闹出一时的动静,但是必然长远不了。

    很快内部就发生了分裂,互相残杀,一些主要的将领都死于内斗之中。剩下的不多的将领也被察罕帖木儿和另外一位元军将领孛罗帖木儿打垮了。

    到最后,就只剩下了山东毛贵这支部队。

    现在毛贵这支部队也没了。

    如果北方韩林儿的部队彻底被扫清,那下一步元军要对付的肯定就是他朱元璋了。

    朱元璋得想个办法了。

    现在可还不是跟元朝正面对抗的好时机啊。自己刚刚和陈友谅大战一场,虽然是胜了的,但是自己的实力也确实折损不少。

    而且如果自己真的跟元朝开战,陈友谅必然趁机来袭,那个时候自己腹背受敌,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于是朱元璋就找来刘基商量到底该怎么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